[发明专利]一种放大器输入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610584231.0 | 申请日: | 2016-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3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田薪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薪琪 |
主分类号: | H03F1/34 | 分类号: | H03F1/34;H03F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6100 四川省泸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放大器 输入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频放大器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是指音频反相放大器电路技术。
背景技术:
公知的音频反相放大器(如各种非信号延迟处理放大功能的集成运放、音频功率放大器、音频集成功率放大器、各种三极管组成的分立元件的放大器)等,典型电路主要由放大器、反相输入端、同相输入端、输出端、负反馈电容、负反馈电阻、输入电阻、以及相关电阻电容等构成,将音频信号从放大器反相输入端接入,即为音频反相放大器,输入电路主要是由输入电阻电联接在反相输入端构成,输入电阻与负反馈电阻均并联于放大器反相输入端;这样的反相放大器输入电路,当输入电阻不变,而在需要高放大倍数放大反相端输入信号的时候,必须大量增大负反馈电阻的阻值,而提高放大倍数,显然,这样的输入电路不利于在保持放大器高放大倍数的同时降低音频反相放大器输出端直流偏移(零点漂移),以及不利于降低音频反相放大器在高放大倍数时同相输入端带来的干扰问题。
于是,发明人设计了一种放大器输入电路,解决上述不利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由音频放大器、反相输入端、输入电阻、负反馈电容、负反馈电阻、同相输入端、输出端、以及相关电阻电容等构成;本发明主要技术特征是:在反相放大器电路中,负反馈电阻与反相输入端输入电阻串联电联接,其串联电联接部构成信号输入端;所述的信号输入端主要由负反馈电阻和输入电阻串联电联接部位(电联接点)构成,负反馈电阻和反相输入端输入电阻串联电联接部(点)即为信号输入端及电路,音频信号源输出的音频信号由此接入;负反馈电阻和输入电阻串联后跨接于放大器的输出端和反相输入端;所述的输入电阻也可以由多个电阻以及电容串联并联的组合构成,再与负反馈电阻串联电联接,所述的负反馈电阻也可以由多个电阻和电容串联并联的组合构成;所述的串联电联接部或点或相关线路即为信号输入端;如果通过多个电阻和电容的电联接接入音频交流信号到信号输入端的形式,实质上也属于所述的信号输入端技术特征范围;所述的电阻电容的组合应用,实质上也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所述范围;工作时,通过反相放大器输出端和负反馈电阻,与音频信号源的音频信号进行负反馈(相减),而在反相输入端大量减少了反相放大器的交流负反馈量,而使放大器对反相输入端的交流信号获得很高的放大倍数,而无需公知的完全依赖大量增加负反馈电阻的阻值及与输入电阻的比值而获得高放大倍数;负反馈电阻阻值的降低与输入电阻的比值降低,总体上可以大量减少放大器的直流负反馈阻值和降低相对于同相输入端的放大倍数,而降低了同相输入端可能产生的干扰,以及降低了放大器输出端的直流偏移(零点漂移),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显然,应用本发明,能在不增加元器件的情况下简单和低成本的显著改善反相放大器的性能,提高放大倍数,减低直流偏移和同相端可能产生的干扰,以及单双电源供电的反相放大器电路均可工作适用等优点。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附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附图2为本发明的典型应用电路图;在附图中:R1表示输入电阻、R2表示为负反馈电阻、C表示为负反馈电容、C1表示为同相端接地电容、R3表示为同相端接地电阻、Acc表示为正电源端、Aee表示为负电源端、In表示为信号输入端及线路、Out表示为信号输出端及线路、AMP表示为放大器、图中JRC4558D表示为集成运放型号、+表示为同相输入端、-表示为反相输入端;图中1、2、3、4、5、6、7、8、表示为集成运放JRC4558D的引脚号。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说明,请参照附图1、附图2,其中附图1表示为本发明的电联接构造原理图,附图2为本实施例电路图,采用双通道集成运放(JRC4558D)做为音频信号放大器,为便于理解只画出一个通道为例说明,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特征,负反馈电阻(R2)和输入电阻(R1)串联电联接后再电联接于放大器(JRC4558D)的输出端(1)引脚和输入端(2)引脚,在其中串联电联接部(点)电联接接入音频信号源(In),构成音频反相放大器电路,完成本实施例,实现发明的目的;鉴于本发明的构造的简单性,请参照附图1、附图2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薪琪,未经田薪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842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环保多功能灯
- 下一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