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航天器与天线联合真空热试验的两舱测试连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65143.6 | 申请日: | 2016-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61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吴东亮;杜鹏;柳晓宁;孙嘉明;姜涌;赵翔宇;姚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G05D2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航天器 天线 联合 真空 试验 测试 连接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航天器与天线联合真空热试验的两舱测试连接系统,主要包括两舱真空连通装置、密封管路散热结构、辅助支架、高频信号传输单元、加热单元和测量单元。两舱真空连通装置主体采用不锈钢硬管,两头使用不锈钢波纹管与两舱法兰对接并良好密封,装置下方安装辅助支架用于承重和维持法兰对接口水平,密封管路内部采取九宫格式散热结构,在信号传输线路、装置内外壁布置控温点及加热片,实现两舱测试连接系统的精确温控。本发明通过两舱测试连接系统,解决了大型微波天线参加航天器整器真空热试验时两舱连通同步测试的技术问题,提高了试验测试的有效性和覆盖性,也可适用于多个航天器多舱并行真空热试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天器大型微波天线地面真空热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航天器与天线联合真空热试验所用的两舱测试连接系统,用于大型微波天线参加航天器整器真空热试验时两舱连通同步测试。
背景技术
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是在规定的真空与热循环条件下验证航天器各种性能与功能的试验。它是航天器正样研制阶段多项环境模拟试验中的重要试验之一。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使航天器在真空与热循环条件下暴露航天器的材料和制造工艺缺陷、排除早期失效,从而大大提高了航天器在轨运行的可靠性。
航天器热真空试验中,在模拟太空冷黑背景的同时需要对航天器上组件的温度进行控制,并进行航天器性能综合测试,测试项目的覆盖性对于提高航天器研制质量,确保任务成功非常必要。
随着我国航天器技术的发展,在航天器真空热试验中,对大型微波天线与航天器进行联合真空热试验同步测试的需求越来越多,进行航天器与天线地面试验同步测试研究工作,对于丰富航天器地面试验手段,提高航天器部组件地面真空热试验测试覆盖性有重要意义。
航天器与天线进行联合真空热试验同步测试是指航天器与天线在相同的真空低温环境下同步进行热平衡热真空试验,并进行相关的性能综合测试,该测试与在轨状态较一致;由于大型微波天线尺寸太大而空间环境模拟器尺寸有限,无法将航天器与天线置于同一容器内进行试验,需要使用两个空间环境模拟舱来分别放置航天器与天线,并通过两舱测试连接系统将两舱连通,实现大型微波天线与航天器联合真空热试验的同步试验测试。
两舱测试连接系统可推广到所有两舱并行试验测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提高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技术水平,提高整星及分系统热试验测试的全面性及覆盖性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航天器与大型微波天线在地面进行联合真空热试验用的两舱测试连接系统,该系统在多个空间模拟舱中能够获得相同的冷黑背景环境,进行航天器与大型微波天线的联合真空热试验,并进行同步性能综合测试,保证天线模拟在轨工作状态,提高航天器整器及天线测试的真实性。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用于航天器与大型微波天线联合真空热试验的两舱测试连接系统,主要包括两舱真空连通装置、辅助支架、高频信号传输单元、加热单元和测量单元,其中,两舱真空连通装置由不锈钢硬管本体、本体两端分别连接的不锈钢波纹管连接端口组成,不锈钢硬管本体管路内部设置有高频信号传输单元和支撑高频信号传输单元的不锈钢架,不锈钢架采取九宫格式的密封管路散热结构,高频信号传输单元两端通过穿舱电缆经波纹管分别通入两舱,连接天线与航天器本体,实现真空热试验的同步测试;真空连通装置下方安装两个辅助支架,支架为不锈钢材质,具有水平调节功能;真空连通装置的不锈钢本体管路和两端的波纹管管路外表面都均匀分布粘贴加热单元,且在每块加热区域处对应粘贴一温度测量单元,利用程控电源供电进行温度反馈控制;通过在两舱真空连通装置的筒壁内表面及穿舱电缆上均匀布置测量单元,对整个装置进行实时温度监测。
其中,两舱真空连通装置中间本体为不锈钢硬管,占装置总长度的80%,两端为不锈钢波纹管,占装置总长度20%。
其中,不锈钢硬管与不锈钢波纹管之间采用氩弧焊接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651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