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生产高牌号电工钢产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62672.0 | 申请日: | 2016-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01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高振宇;陈春梅;赵健;胡洪旭;王玉琦;李亚东;张智义;马云龙;朱丽君;孟祥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8/12 | 分类号: | C21D8/12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牌号电工钢 轧制 粗糙度 多辊矫直机 轧辊 低成本 高效率 次辊 钢带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 热处理工序 凹凸表面 常化退火 反复弯曲 钢带表面 酸洗过程 氧化铁皮 工艺流程 矫直辊 延伸率 多辊 钢带 辊面 矫直 拉伸 喷丸 酸浸 生产 破碎 转入 消耗 替代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生产高牌号电工钢产品的方法,包括:1)常化退火工序后设多辊矫直机,矫直辊采用大粗糙度辊面;2)高牌号电工钢钢带延伸率为0.5%~10%;3)控制钢带表面粗糙度在1.0~4.0μm;4)轧制第一道次采用粗糙度满足要求的成品道次辊;5)轧制后转入后续成品热处理工序。本发明采用多辊矫直替代喷丸,高牌号电工钢钢带表面经多辊矫直机反复弯曲及拉伸,氧化铁皮破碎充分,凹凸表面可增大酸洗过程的酸浸面积,并可实现大粗糙度轧辊后的效果,完全满足首道次时效轧制的要求,轧制第一道次采用表面粗糙度合适的成品道次辊作为第一道次轧辊,减少了生产消耗,缩短了工艺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工钢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生产高牌号电工钢产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牌号电工钢产品广泛应用于高、精、尖电机及仪器仪表铁芯的制造,是重要的金属功能性软磁材料。在高牌号电工钢产品生产过程中,热轧后的板卷需进行常化、喷丸、酸洗、轧制等工序处理,工艺流程长,生产消耗大;特别是常化后,高硅钢带表面特有的致密且结合性强的含硅或氧化硅组分氧化铁皮需要进一步处理,常采用喷丸工艺破碎表面铁皮,采用充分酸洗保障板带表面质量,造成喷丸料消耗及酸洗消耗巨大;为达到成品规格要求,在之后的轧制过程中需采用大粗糙度轧辊进行第一道次时效轧制,最终根据成品表面质量要求再采用相应的光辊轧制,造成轧辊准备及加工辅助作业量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生产高牌号电工钢产品的方法,采用多辊矫直替代喷丸,高牌号电工钢钢带表面经多辊矫直机反复弯曲及拉伸,氧化铁皮破碎充分,凹凸表面可增大酸洗过程的酸浸面积,有利于得到良好的表面质量;酸洗后的凹凸表面可以实现大粗糙度轧辊后的效果,完全满足首道次时效轧制的要求,因此可以用成品道次辊作为第一道次轧辊,实现成品道次辊的循环利用,大大减少了生产消耗,缩短了工艺流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生产高牌号电工钢产品的方法,包括:
1)高牌号电工钢常化退火工序后设置多辊矫直机,多辊矫直机的矫直辊采用大粗糙度辊面,粗糙度为3~50μm;
2)在常化机组整体运行中,通过控制多辊矫直机前后张力,保证高牌号电工钢钢带延伸率为0.5%~10%;
3)通过多辊矫直机的反复弯曲及张力拉伸,控制钢带表面粗糙度在1.0~4.0μm;
4)轧制第一道次采用粗糙度满足要求的成品道次辊,实现成品道次辊的循环利用;
5)轧制后的高牌号电工钢钢带转入后续成品热处理工序。
所述满足粗糙度要求的成品道次辊为辊面粗糙度为0.85~1.6μm的成品道次辊。
所述高牌号电工钢产品的硅含量≥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多辊矫直替代喷丸,高牌号电工钢钢带表面经多辊矫直机反复弯曲及拉伸,氧化铁皮破碎充分,减少了喷丸料的消耗,且更加环保;
2)经多辊矫直机破碎氧化铁皮后的凹凸表面可增大酸洗过程的酸浸面积,有利于得到良好的表面质量;
3)前后张力可控的多辊矫直机替代喷丸机后,生产线整体运行稳定性得到大幅提高,整体故障率明显下降;
4)酸洗后的高牌号电工钢钢带凹凸表面可以实现大粗糙度轧辊后的效果,完全满足首道次时效轧制的要求,因此轧制第一道次时可采用表面粗糙度合适的成品道次辊作为第一道次轧辊,实现成品道次辊的再利用,缩短了工艺流程,减少了轧辊消耗及准备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生产高牌号电工钢产品的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626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