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验科用采血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549442.0 | 申请日: | 2016-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6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 发明(设计)人: | 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齐鼎立专利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5/154 | 分类号: | A61B5/15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验 采血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血管,具体是一种检验科用采血设备。
背景技术
正确的采血方法是检验结果准确与否的前提。通常的采血方法有两种,即毛细血管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毛细血管采血法适用于用血量少的检查,如各类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液涂片进行分类计数及网织红细胞计数等。其采血的部位有耳垂和手指,婴幼儿可在足跟和大趾采血。
静脉采血可满足几乎所有的临床检验用血,但要求有较高的静脉穿刺技术。采血时应注意如下问题:血液学检查尤其是出凝血方面的检查要求穿刺顺利,一针见血,否则影响检查结果;采血针头不宜过细;采血注射器及针头应干燥,否则容易引起溶血而影响检查结果;采血注射器中带有气泡部分的血液应弃掉,不应注入试管或烧瓶中;抽血后要去掉针头,将血液沿管壁注入试管或烧瓶内,避免悬空直接注入试管( 烧瓶) 底部引起溶血而影响化验结果。
现有的真空采血管的采血过程都是将血液直接从采血管的盖体处直接落入真空采血管底部,这样很容易引起溶血而影响化验结果。
采血管的试管壁上均贴有标签,标签标注有产品的种类,编码等,最重要的是其主要起到用于标注血样以及病人相关信息的作用,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采血后需用笔于标签上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再放置于试管夹上,由于以往的标签均为纸质标签,且标签通常比较光滑,医护人员拿取存放采血管时,若手上带有汗渍或者手部比较潮湿均有可能对纸质标签造成破环,将其磨损或者模糊字迹,医护人员无法正常的读取到标签上记录的数据,影响对血液的化验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检测结果准确,使用方便,保护管体的检验科用采血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检验科用采血设备,包括管体、导向盖和密封塞;所述管体的上管口处插入密封塞,在所述管体的顶部盖有导向盖,导向盖内侧壁设有便于管体穿过的导向斜坡;所述密封塞的中心轴线上开设有半球形状的定位凹槽,在定位凹槽的上方设有开设于导向盖上的针孔;所述管体内上部水平设有一块挡板,挡块将管体内分隔成上下两个腔体,挡板上固定安装有导血管,导血管的上端与挡板的上腔体连通,导血管的下端延伸到管体的底部;所述管体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弹性环套,弹性环套由乙丙橡胶制成;所述管体的外侧壁上设有聚乙烯保护膜,聚乙烯保护膜与管体接触的一侧设有黏贴部,在聚乙烯保护膜的中间设有标签袋,标签袋的开口朝上,在聚乙烯保护膜的自由端一侧沿竖直方向上设有一条胶条。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与密封塞下端面的距离为20~30mm。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环套设置有2~4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管体内设置挡板,然后通过导血管将血液直接导流至真空管底部,避免了溶血现象的出现,从而保证了化验结果的数据的可靠性;标签插入到标签袋中,再通过胶条将聚乙烯保护膜黏贴在管体上,避免因潮湿或摩擦而使字迹模糊,保证记录数据的准确;由乙丙橡胶制成的弹性环套,可以防止速冻了的血液的采血管遭受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检验科用采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2-导向盖,3-密封塞,4-挡板,5-聚乙烯保护膜,6-标签袋,7-胶条,8-导血管,9-黏贴部,10-定位凹槽,11-针孔,12-导线斜坡,13-弹性环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齐鼎立专利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未经淄博齐鼎立专利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494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