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物窗框用接雨水机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530760.2 | 申请日: | 2016-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2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 发明(设计)人: | 蔡眩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眩珍 |
| 主分类号: | E06B7/26 | 分类号: | E06B7/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宏来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641 | 代理人: | 李柱天,陆华 |
| 地址: | 韩国济州道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物 窗框 雨水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的窗框,更详细地,涉及一种通过设置于建筑物的窗框来接雨水,从而防止建筑物外壁污染的窗框用接雨水机构。
背景技术
在住宅、商业建筑物等各种建筑物设置有安装横推式窗户的窗框。
在韩国公开实用新型20-1996-002027号(公开日:1996.01.19)中公开了根据现有技术的窗框的一例。
在韩国公开实用新型20-1996-002027号中公开的窗框1支持横推式窗户,且如图1所示,在上述窗框1设置有导轨槽3,上述导轨槽3用于提供其窗户2、2'启动的轨道。在导轨槽3的外侧壁或导轨4形成小穿孔,此小穿孔为用于排出掉落在导轨槽3而堆积的雨水的排水孔5。
导轨槽3向外部漏出,且处于不便于清扫的位置。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上述导轨槽3必然会积聚外部灰尘。而且,下雨时,其灰尘会随着雨水一并通过排水孔5沿着建筑物外壁往下流。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得在外壁逐渐出现污点。以公共住宅为例,若各家庭的每个窗户都出现这样的现象时,则会造成建筑物的外观严重受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实用新型20-1996-002027(公开日:1996.01.19)
发明内容
针对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简单方便的方法,通过设置于建筑物的窗框来避免雨水沿着建筑物外壁往下流,从而防止建筑物外壁污染。
如上所述的目的通过如下的建筑物窗框用接雨水机构来实现,其特征在于,上述建筑物窗框用接雨水机构固定设置于设置有排水孔的窗框的外侧面,上述建筑物窗框用接雨水机构呈包括底板和侧板的长容器形态,在上述建筑物窗框用接雨水机构的一侧设置有上部开口的雨水收容部,以接收通过上述排水孔而排出的雨水,在上述建筑物窗框用接雨水机构的另一侧则设置有排水口,以可排放已接过的雨水。
根据本发明的特征,上述底板可包括倾斜板,上述倾斜版从上述底板的一侧向另一侧朝下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上述底板可由倾斜板和引导板构成,上述倾斜板从上述底板的一侧向另一侧朝下倾斜,上述引导板的一侧与侧壁相连接,而上述引导板的另一侧与上述倾斜板相连接,以引导雨水流向远离建筑物外壁的方向,并沿着上述倾斜板掉落下来。
借助如上所述的结构,将通过设置于建筑物的窗框的排水孔排出的雨水引导至与建筑物外壁隔开的位置之后再排出,从而防止雨水沿着外壁往下流。因此借助含灰尘的雨水,防止建筑物外壁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适用的现有窗框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窗框的一部分立体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物窗框用接雨水机构的立体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物窗框用接雨水机构的主视图。
图5为沿着图3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1:窗框,2、2':窗户,3:导轨槽,4:导轨,5:排水孔,10:建筑物窗框用接雨水机构,11、12、13:侧板,14、15:底板(倾斜板、引导板),16、17:螺栓插入孔,19:倾斜面,20:延伸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说明书附图2至图5,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建筑物窗框用接雨水机构10(以下,称为“接雨水机构”)设置于设置有排水孔5的窗框的外侧面,尤其固定设置于导轨4的外侧壁。
接雨水机构10呈包括底板14、15和侧板11、12、13的长容器形态。侧板11、12、13由相向的一对长侧板11、12和一个短侧板13构成。优选地,接雨水机构10通过注塑成型形成为一体。接雨水机构10选择与窗框1类似的颜色为好。由于接雨水机构10被水平设置,使得上述接雨水机构与窗框很好的匹配,而且在视觉上并不显眼,从而不引起美观上的问题。
在接雨水机构10的一侧设置有上部开口的雨水收容部,以接收通过排水孔5而排出的雨水,在上述接雨水机构10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水口14a,以向外侧排放雨水。接雨水机构10的一侧配置于排水孔5的正下方,而接雨水机构10的另一侧延伸至窗框1的边缘。借此,将通过窗框的排水孔5排出的雨水引导至窗框1的边缘之后,掉落在建筑物之外。
由于雨水降落的起点与窗框1的边缘相吻合,因此在美观上也是优选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眩珍,未经蔡眩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307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