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挡土斜墙的加固方法及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26777.0 | 申请日: | 2016-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266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章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29/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25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挡土斜墙 加固 方法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挡土斜墙的加固方法及结构,属于支挡结构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土建工程遍及全国每个角落。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必须对斜坡进行支挡。
现有的斜坡支挡工程,主要采用挡土斜墙结构,有时在施工过程中挡土斜墙会出现开裂现象,如不及时进行加固,整个支挡结构处于非安全状态。所以应及时进行加固以确保施工安全。现有的加固方法是在原有的挡土斜墙外再构筑一道挡土斜墙,施工比较麻烦,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挡土斜墙的加固方法及结构,采用预制轻质竹材料代替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材料,中空采用原状土体代替钢筋混凝土的加固方式,能较好的保证原挡土斜墙的安全要求,就地取材,既能提高材料利用率,且能减少资源的浪费,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精神要求,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挡土斜墙的加固方法为,该方法首先在在待加固挡土斜墙下方垂直打入一组基础插筋,基础插筋应深入地基的承力层有效长度,然后将预先制作好的带凸榫的薄壁空腔基座固定在基础插筋上,并在薄壁空腔基座的空腔内填充级配均质石块构成薄壁空腔加固墙的基础;然后将待加固挡土斜墙的斜面拉毛,并在待加固挡土斜墙的斜面垂直于斜墙的斜面打入锚杆;然后将薄壁空腔加固墙与锚杆端部固定,薄壁空腔加固墙与带凸榫的薄壁空腔基座连接为一体;薄壁空腔加固墙上设有一组泄水孔,泄水孔中插有制竹的泄水管;最后在薄壁空腔加固墙的空腔内填充级配均质石块,并用混凝土浇实,完成对挡土斜墙的加固。
根据上述方法构成的本发明的一种挡土斜墙加固结构为,包括待加固挡土斜墙;在待加固挡土斜墙外设有薄壁空腔加固墙,薄壁空腔加固墙底部与薄壁空腔基座连接,薄壁空腔基座经一组基础插筋与地基固定连接;薄壁空腔加固墙经一组锚杆穿过待加固挡土斜墙与待加固挡土斜墙背面的原土体连接。
前述结构中,所述薄壁空腔基座和薄壁空腔加固墙均为钢筋混凝土构件,薄壁空腔基座形状为矩形管状;薄壁空腔基座底部设有凸榫;薄壁空腔加固墙为下大上小的楔型断面,且与待加固挡土斜墙的斜面一致;薄壁空腔基座和薄壁空腔加固墙的空腔内填充有级配均质石块。
前述结构中,所述薄壁空腔加固墙内设有贯穿的泄水管,泄水管内高外低倾斜设置;泄水管内口位于待加固挡土斜墙与薄壁空腔加固墙的接触面,泄水管内口位于薄壁空腔加固墙外斜面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针对斜坡上修建支挡结构所存在开裂加固的问题,提供一种较为节约的格构与竹式空腔对拉加固结构,采用预制轻质竹材料代替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材料,中空采用原状土体代替钢筋混凝土的加固方式,能较好的保证原挡土斜墙的安全要求。所以,本发明在能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就地取材,既能提高材料利用率,又能减少资源的浪费,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精神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三维视图;
图3是加固后的整体视图。
图中标记为:1-薄壁空腔加固墙,2-级配均质石块,3-锚杆,4-待加固的挡土墙,5-薄壁空腔基座,6-基础插筋,7-泄水管,8-地基,9-原土体,10-凸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本发明的一种挡土斜墙的加固方法,如图1-3所示:该方法首先在待加固挡土斜墙下方垂直打入一组基础插筋,基础插筋应深入地基的承力层有效长度,然后将预先制作好的带凸榫的薄壁空腔基座固定在基础插筋上,并在薄壁空腔基座的空腔内填充级配均质石块构成薄壁空腔加固墙的基础;然后将待加固挡土斜墙的斜面拉毛,并在待加固挡土斜墙的斜面垂直于斜墙的斜面打入锚杆;然后将薄壁空腔加固墙与锚杆端部固定,薄壁空腔加固墙与带凸榫的薄壁空腔基座连接为一体;薄壁空腔加固墙上设有一组泄水孔,泄水孔中插有制竹的泄水管;最后在薄壁空腔加固墙的空腔内填充级配均质石块,并用混凝土浇实,完成对挡土斜墙的加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267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