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系统、冲压三通结构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23529.0 | 申请日: | 2016-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408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崔海峰;冯彩;钟明生;杨芝明;侯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B21D22/02;B21D22/14;B21D41/02;F16L41/02;F24F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系统 冲压 三通 结构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通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冲压三通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冲压三通结构在空调管路系统中应用较多,如集气器或叉形过滤器等部件。冲压三通结构起到了分流、汇流的作用,在空调产品制造及服役过程中,受载情况较为恶劣,影响空调系统的机械强度。
目前的冲压三通结构通过多步冲压成形。如图1所示,将管坯的一端扩口处理,并通过加工冲压槽2,使得该扩口端形成两个支管连接部1,管坯的另一端为总管连接部。
其中,冲压槽2由一个支管连接部1、中间过渡平面及另一个支管连接部1形成,由于冲压变形量较大,使得冲压槽2的壁厚减薄率较大,高达50%左右,因此,该处为耐压测试的裂漏危险点,极易产生泄露;并且,冲压槽2所在位置极易出现应力集中甚至产生微裂纹,导致其疲劳性能较差。
因此,如何降低变形量,降低泄露几率,优化疲劳性能,是本技术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冲压三通结构,以降低变形量,降低泄露几率,优化疲劳性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及冲压三通结构的加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冲压三通结构,包括两个支管连接部,两个所述支管连接部之间具有冲压槽,所述冲压槽为由两个所述支管连接部相交而成的“V”形槽。
优选地,上述冲压三通结构中,两个所述支管连接部均为圆弧面。
优选地,上述冲压三通结构中,两个所述支管连接部的内径相等;
两个所述支管连接部的中心距L=d-δ;
其中,d为所述支管连接部的内径;
δ为所述支管连接部和与其配合的支管之间的焊接间隙。
优选地,上述冲压三通结构中,所述冲压三通结构的冲压间隙E=d/2+0.5mm。
优选地,上述冲压三通结构中,两个所述支管连接部分别为内径不同的第一支管连接部及第二支管连接部;
两个所述支管连接部的中心距L=(d1+d2-δ1-δ2)/2;
其中,d1为所述第一支管连接部的内径;
d2为所述第二支管连接部的内径;
δ1为所述第一支管连接部和与其配合的支管之间的焊接间隙;
δ2为所述第二支管连接部和与其配合的支管之间的焊接间隙。
优选地,上述冲压三通结构中,所述冲压三通结构的冲压间隙E=(d1+d2)/4+0.5m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具有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冲压三通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冲压三通结构的加工方法,包括步骤:
1)选择坯料并获得定长的管坯;
2)对管坯的一端进行旋压扩口,使得管坯的一端形成扩口端;
3)对扩口端进行粗冲,使得扩口端的部分结构形成平板结构;
4)对扩口端进行细冲,在所述平板结构上加工冲压槽,冲压槽为“V”形槽,所述扩口端位于冲压槽的中心线两边的部分形成支管连接部。
优选地,上述冲压三通结构的加工方法中,所述步骤4)中,在扩口端插入芯杆,再向扩口端上加工冲压槽。
优选地,上述冲压三通结构的加工方法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扩口端的外径为D;
所述步骤4)中,两个所述支管连接部横截面的外轮廓周长为S;
πD=S-S’,S’的取值范围是1~3mm。
本发明提供的冲压三通结构,支管连接部为连接支管的连接部。其中,冲压槽由两个支管连接部相交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冲压槽为“V”形槽,降低了加工冲压槽的变形量。因此,使得冲压槽的壁厚减薄率减小,降低该处裂漏的几率;降低冲压槽应力集中,有效优化了冲压三通结构的疲劳性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冲压三通结构的空调系统及冲压三通结构的加工方法。由于上述冲压三通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上述冲压三通结构的空调系统及上述冲压三通结构的加工方法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235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驱动的吸附式海水淡化系统
- 下一篇:热水锅炉自动除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