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饮料盒在审
申请号: | 201610519703.4 | 申请日: | 2016-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4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思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思蔚 |
主分类号: | B65D77/28 | 分类号: | B65D77/28;B65D51/20;B65D25/02;B65D85/7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 代理人: | 罗贵飞 |
地址: | 617206 四川省攀***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饮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盒。
背景技术
现有常见的饮料盒存在以下几个弊端:1.吸管通过包覆在其外面的塑料膜粘附于盒体上,容易丢失;2.吸孔处通过保鲜薄膜密封,易被尖锐物体戳破,导致饮料变质;3.插入吸管后,空气通过吸管口与饮料接触,需要尽快饮用,不易久存;4.盒底上的饮料不易吸尽,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饮料盒。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饮料盒,包括盒体,盒体上设置有饮孔,还包括:
固定管,固定管设置在盒体内并与饮孔同轴,固定管内径大于饮孔直径;
移动管,移动管的上端穿过饮孔伸出至盒体外,移动管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外径大于饮孔直径且小于固定管内径,移动管可在固定管内上下滑动;
密封膜,所述密封膜包裹覆盖住移动管的顶端以及饮孔四周;
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设置在饮孔处且能够覆盖住移动管的上端;
盒体的内底壁上设有一个下凹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外沿与盒体的内侧壁密封连接,固定管位于凹槽的最低处的正上方。
其中,固定管的底端距离凹槽的最低处1-2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饮料盒,吸管由固定管以及移动管组成,固定管以及移动管的底端设置在盒体内,解决了常规饮料盒吸管易丢失的问题;饮孔处设置有包裹覆盖住移动管的顶端以及饮孔四周的密封膜,还设置有能够覆盖住移动管的上端的密封盖,解决了常规饮料盒吸孔处保鲜膜易被戳破的问题;在揭开密封膜后却不能一次将饮料饮用完时,可将密封盖重新罩住饮孔及移动管上端,延长了饮料的保质时间;同时,盒底上设置有外沿与盒体的内侧壁密封连接的凹槽,固定管位于凹槽的最低处的正上方,解决了盒底饮料不易吸尽造成浪费的问题。本发明饮料盒解决了常规饮料盒的种种弊端,适宜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
图2为本发明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盒体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固定管1、移动管2、密封膜3、密封盖4、凹槽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饮料盒,包括盒体,盒体上设置有饮孔,还包括:
固定管1,固定管1设置在盒体内并与饮孔同轴,固定管1内径大于饮孔直径;
移动管2,移动管2的上端穿过饮孔伸出至盒体外,移动管2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外径大于饮孔直径且小于固定管1内径,移动管2可在固定管1内上下滑动;设置在移动管2上下两端的凸台对移动管2起到了限位的作用。
密封膜3,所述密封膜3包裹覆盖住移动管2的顶端以及饮孔四周;
密封盖4,所述密封盖4设置在饮孔处且能够覆盖住移动管2的上端;
盒体的内底壁上设有一个下凹的凹槽5,所述凹槽5的外沿与盒体的内侧壁密封连接,固定管1位于凹槽5的最低处的正上方。
本发明使用方式如下:饮用前,打开密封盖4,撕下包裹覆盖住移动管2的顶端以及饮孔四周的密封膜3,向上拉出移动管2即可饮用;当没有一次饮用完时,将密封盖4重新盖上即可。
优选的,固定管1的底端距离凹槽5的最低处1-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思蔚,未经刘思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197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