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蟹的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489489.2 | 申请日: | 2016-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5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陈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湖县赛博家庭农场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A23K50/80;A23K10/30;A23K10/20;A23K10/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44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蟹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河蟹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河蟹也叫“螃蟹”或“毛蟹”,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动物。头部和胸部结合而成的头胸甲呈方圆形,质地坚硬。身体前端长着一对眼,侧面具有两对十分坚锐的蟹齿。螃蟹最前端的一对附肢叫螯足,表面长满绒毛;螯足之后有4对步足,侧扁而较长;腹肢已退化。河蟹的雌雄可从它的腹部辨别:雌性腹部呈圆形,雄性腹部为三角形,河蟹由于其自身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对我人类的需求也很大,因此河蟹的养殖也很多,但是由于河蟹的特定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状态,在养殖时存活率很低,品质也比较差,这样,对于养殖户的抨击非常大,养殖的积极性并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河蟹成活率并且可以减少饲料用量的河蟹的养殖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河蟹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蟹池建造:在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池底淤泥少、多草、位置较僻静的场所建造蟹池,面积为5-10亩,水深1-1.5米;蟹池底平整且设置1:2.5-3坡度,池底向出水口一侧倾斜,在出水口前挖一圆形或方形的集蟹底槽,槽深20-30厘米,面积10-20平方米。
(2)、蟹种放养:
a1、清塘消毒:蟹种放养前,将池水排干,铲除池底腐殖质和淤泥,曝晒池底,清除凶猛鱼类和鳖,投入前半个月,在池底放水5-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75-150千克溶化后全池泼洒,进行消毒。
b1、灌水投草:放养蟹种前,将蟹池内灌注新水和投放水草,最初灌浅水,水深0.5-1米,以后逐渐加深,蟹池放水后投放水草。
c1、蟹种投放:在早春投放蟹种,水温控制在5-7℃时开始投放。
(3)饲养管理:
a2、饲料种类:选择苦草、金鱼藻、南瓜、青菜、甘薯、稻谷、麦类和玉米植物性饲料和螺、蚌、鱼、虾、昆虫及其幼虫、蚯蚓、蝇蛆、蚕蛹、动物性饲料混合饲养或者采用菜籽饼、豆饼、花生饼、芝麻饼、豆渣人工配合饲料。
b2、投饵数量:将饲料直接投放于水位线偏上的池坡上或在池岸边架设食台,天气晴朗,水质清新,投饵量增加;天气阴雨,水质恶化,投饵量减少,投喂时间应在傍晚。
c2、日常管理:早晨观察蟹池水质和食物剩余状况,根据水质及时的增氧,捞出杂物;傍晚观察池蟹摄食情况,检查蟹池围栏设施。
d2、水质控制:6月份水深加至1.5米,水色清淡,透明度高,池水pH值在7-8.5之间,6-9月蟹池每一个月换一次池水或者每周或每10天换水1/4-1/3。
e2、敌害防除:设置防鼠设备或者在围栏设施的外侧施放药饵、鼠笼,从蟹池内捞去青蛙及蝌蚪,捕捉水蛇、鳖。
(4)、池蟹捕捞:
a3、捕捞时间:在每年的10-11之间进行河蟹捕捞。
b3、捕捞方法:在排水口前设置集蟹底槽,排干池水后再注入少量新水,再次排干捕捞,重复1-2次。
所述的步骤(1)中蟹池四周埂采用泥土设置,并有较缓的坡度,坡上植草。
所述的步骤(1)中蟹池中排水口和注水口均采用不锈钢网封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无需专业设备,无养殖污染,养殖技术标准规范,合理放养,适时捕捞,相对于传统的河蟹养殖技术有明显的改善,有效的提高了成品河蟹的产量和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河蟹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蟹池建造:在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池底淤泥少、多草、位置较僻静的场所建造蟹池,面积为5亩,水深1米;蟹池底平整且设置1:2.5坡度,池底向出水口一侧倾斜,在出水口前挖一圆形或方形的集蟹底槽,槽深20厘米,面积10平方米,蟹池四周埂采用泥土设置,并有较缓的坡度,坡上植草,蟹池中排水口和注水口均采用不锈钢网封堵。
(2)、蟹种放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湖县赛博家庭农场,未经太湖县赛博家庭农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894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逆流反渗透膜组件
- 下一篇:一种带废水比例器的膜滤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