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冲压模具进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85230.0 | 申请日: | 2016-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64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王法峰;刘明森;王震;徐肖;黄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3/04 | 分类号: | B21D4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压 模具 进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冲压模具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冲压模具在进料时,通常是在坯料的四周均设置固定式的侧导向机构,这使得坯料在放入模具的过程中会与该侧导向机构发生刮擦,导致侧导向机构上因坯料刮擦而产生的碎屑附着在坯料的表面上,从而使得坯料在冲压过程中将会产生疮状突起,进而严重影响了坯料冲压成型后的质量。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坯料放入冲压模具后,对坯料的表面进行擦拭,清除坯料的表面附着的碎屑,以降低坯料在冲压过程中产生疮状突起的可能性。由于其需要操作人员对坯料进行擦拭操作,从而导致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同时,由于擦拭操作会花费较长的时间,使得冲压模具的进料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压模具进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冲压模具的进料时间较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冲压模具进料装置,其包括侧导向机构,所述侧导向机构包括偏心轮、导杆、与上模相连接的上模驱动块、与下模相连接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远离坯料的一侧设置有与其垂直相连的第一竖板,所述底板上靠近所述坯料的一侧设置有与其垂直相连的第二竖板;所述偏心轮通过旋转轴与所述第一竖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竖板上设置有供所述导杆穿过的导向孔,所述导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向块和限位块;所述第二竖板与所述限位块之间设置有弹性装置;所述偏心轮的一侧用于与所述上模驱动块相抵接,所述偏心轮的另一侧用于与所述限位块相抵接;所述偏心轮具有进料位置和定位位置;所述坯料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侧导向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竖板上设置有限位销,所述偏心轮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销滑动配合的弧形限位孔。
优选地,所述坯料的相邻两侧均设置有所述侧导向机构。
优选地,所述导向块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坯料的边缘相挡接的导向斜板。
优选地,所述导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向块和所述限位块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模驱动块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偏心轮相抵接的导向斜面。
优选地,所述弹性装置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第二竖板与所述限位块之间的所述导杆上。
优选地,所述偏心轮为扇形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冲压模具进料装置,其侧导向机构的偏心轮具有放料位置和定位位置,在坯料放入冲压模具时,使偏心轮位于放料位置即能够为坯料的放入提供较大的空间,较好地避免了坯料与其周边的侧导向机构发生刮擦,有效地降低了碎屑产生的可能性,且无需操作人员对坯料的表面进行擦拭操作,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由于其省去了擦拭操作所花费的时间,从而能够有效地缩短冲压模具的进料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进料装置中侧导向机构的爆炸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侧导向机构的轴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侧导向机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侧导向机构在使用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进料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进料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
11、上模驱动块 21、底板 22、第一竖板 23、固定孔
24、旋转轴 25、限位销 26、安装孔 27、第二竖板 28、导向孔
31、导杆 41、导向块 42、导向斜板 51、偏心轮 52、通孔
53、弧形限位孔 61、限位块 71、弹簧 81、第一导向机构
82、坯料 91、第二导向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852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