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共挤塑木外墙板在审
申请号: | 201610476851.2 | 申请日: | 2016-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2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光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特耐尔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2/10 | 分类号: | E04C2/10;E04C2/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2716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木 外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木墙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共挤塑木外墙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楼堂馆所的装修成为一个新兴热门行业。为了增加美观,装修时,对房屋内顶及有关楼内走廊顶部进行吊顶装修越来越多。传统上,制作吊顶板的材料常常是木板,或石膏板,或塑料板,或铝合金板等。这些吊顶板存在着各自十分明显的缺陷,其中,木质吊顶板长期使用易开裂,易发生变形,且制作这些吊顶板将浪费大量的木材,必将砍伐大量的树木,此举与生态保护相矛盾;塑料吊顶板价格较高,且易发生降解、变色、变形,强度较低,使用寿命较短;铝合金质吊顶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但重量大,安装不方便,美观性不强;石膏质吊顶板强度较弱,抗冲击性能较差,且其为热固性石膏制作,不会降解,废弃后无法再生,将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近年来,以废弃塑料及农林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制作的塑木复合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具有密度小、强度高、可循环使用、加工处理方便等特点,利用其制作的产品已涉及建筑材料、日杂用品、化工产品、土工材料等。
现有的塑木外墙板一般采用挤塑机一次成型,而塑木外墙板通过连接件插设拼接为一体,并通过螺栓、钉子或枪钉固定,但是现有的连接件的强度不够,使用枪钉固定时,易出现固定不牢或者开裂等情况,影响连接件的安装和使用寿命。或者需要在连接件上预设螺钉安装孔而成,则连接件需要挤塑成型后打孔,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且螺钉的安装比枪钉麻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共挤塑木外墙板,该塑木外墙板上用于安装枪钉的弯折部采用比塑木墙板强度更高的材料共挤在塑木墙板上,保证了塑木外墙板的安装,且延长了外墙板的使用寿命,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共挤塑木外墙板,包括塑木墙板1和连接件2,所述连接件2用于塑木墙板1两两之间的相互连接;所述连接件2为工字形结构,所述塑木墙板1左侧向下弯折形成榫头3,其右侧下表面设有向右弯折的弯折部4构成能容纳连接件2的一条臂的凹槽5,所述榫头3与弯折部4平齐且分别与连接件2两侧的凹槽配合,所述弯折部4采用比塑木墙板1强度更高的材料共挤在塑木墙板1上。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塑木墙板1下表面且位于榫头3与弯折部4之间间隔设有多根支撑梁6,所述支撑梁6下表面与榫头3下表面平齐。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支撑梁6沿塑木墙板1长度方向垂直设于塑木墙板1上。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榫头3为向左设置的矩形块结构,所述弯折部4为向右设置的矩形块状结构,所述榫头3与弯折部4的上下面分别对齐。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弯折部4与塑木墙板1右侧之间的距离大于连接件2的宽度,所述弯折部4与塑木墙板1下表面之间的距离等于连接件2的一条臂的厚度。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塑木墙板1右侧向下弯曲形成抵靠部7,所述抵靠部7下侧与榫头3上表面平齐,所述抵靠部7与凹槽5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连接件2的宽度。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弯折部4为L形结构或者T形结构。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塑木墙板1上表面与榫头3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2-20mm,所述塑木墙板1的宽度为175-210mm。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连接件2用于安装枪钉的一条臂9采用比其他部分强度更高的材料共挤而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共挤塑木外墙板,该塑木外墙板上用于安装枪钉的弯折部采用比塑木墙板强度更高的材料共挤在塑木墙板上,具体地,弯折部中的PE含量更高,枪钉能更加稳固地安装在弯折部与连接件上且不会出现开裂等异常情况,保证了塑木外墙板的安装,且延长了外墙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共挤塑木外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共挤塑木外墙板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塑木墙板、2连接件、3榫头、4弯折部、5凹槽、6支撑梁、7抵靠部、8枪钉、9用于安装枪钉的一条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特耐尔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特耐尔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768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