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固耦合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储藏缝洞变形的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64629.0 | 申请日: | 2016-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50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刘中春;李玉坤;吕心瑞;朱桂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刘华联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耦合 模型 构建 方法 储藏 变形 分析 | ||
1.一种流固耦合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弹性平衡模型构建步骤,根据有效应力原理对待分析储藏的平衡模型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待分析储藏的弹性平衡模型,其中,所述弹性平衡模型为:
[Kuu]{ΔU}+[Kup]{Δp}={ΔRu}
[Kuu]=∑[kuu]=∑∫Ω[B]T[D][B]dΩ
其中,[D]、[B]、分别表示刚度矩阵、几何矩阵和插值函数矩阵,α表示Biot系数,p表示孔隙压力,Δp表示孔隙压力增量,{M}表示Kronecker符号,[Kuu]表示节点位移与节点力的整体关系矩阵,[Kup]表示孔隙压力与节点力的整体关系矩阵,{ΔRu}表示节点力增量,[kuu]表示节点位移与节点力的单元关系矩阵,Ω表示积分区域,[kup]表示孔隙压力与节点力的单元关系矩阵,{ΔU}表示位移增量;
连续性模型构建步骤,获取所述待分析储藏的流体质量守恒方程和岩石骨架质量守恒方程,根据所述流体质量守恒方程和岩石骨架质量守恒方程确定所述待分析储藏的连续性模型,包括:对所述待分析储藏的流体质量守恒方程和岩石骨架质量守恒方程进行求和,对求和得到的方程进行时间离散,得到所述待分析储藏的连续性模型,其中,
所述流体质量守恒方程为:
岩石骨架质量守恒方程为:
其中,αf为流体压缩系数,φ表示岩体的孔隙度,εv表示岩体体积应变,μ表示岩体的动力粘度,kx,ky,kz分别表示岩体在直角坐标系下x,y,z向的渗透系数,ρs表示岩体骨架密度,t表示时间,p表示孔隙压力,
待分析储藏的连续性模型为:
[Kup]{ΔU}+[Kpp]{Δp}={ΔRp}
其中,K表示渗透系数张量,α表示Biot系数,表示插值函数矩阵,[B]表示几何矩阵,{M}表示Kronecker符号,[Kup]表示孔隙压力与节点力的整体关系矩阵,[Kpp]表示孔隙压力与渗流节点载荷的整体关系矩阵,kp表示孔隙压力对应的单元刚度矩阵,kpp表示孔隙压力与渗流节点载荷的单元关系矩阵,αm表示Biot系数矩阵,kup表示孔隙压力与节点力的单元关系矩阵,θ表示计算系数,k表示单元刚度矩阵,表示单元几何矩阵,ΔRp表示渗流节点载荷增量,Δp表示孔隙压力增量,ΔU表示位移增量,Ω表示积分区域;
总体控制模型构建步骤,根据所述弹性平衡方程和连续性方程构建所述待分析储藏的初始总体控制模型,从而确定出所述待分析储藏的流固耦合模型,其中,所述总体控制模型为:
其中,K表示渗透系数张量,[Kup]表示孔隙压力与节点力的整体关系矩阵,[Kpp]表示孔隙压力与渗流节点载荷的整体关系矩阵,[Kuu]表示节点位移与节点力的整体关系矩阵,Δp表示孔隙压力增量,ΔU表示位移增量,{ΔRu}表示节点力增量,{ΔRp}表示渗流节点载荷增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模型修正步骤,计算所述待分析储藏的损伤参数,利用所述损伤参数对初始总体控制模型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总体控制模型,从而确定出修正后的流固耦合模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平衡模型构建步骤包括:
根据有效应力原理确定所述待分析储藏的岩体内各点的应力函数;
将所述应力函数代入所述待分析储藏的平衡模型,对所得到的方程进行时间离散,得到所述待分析储藏的弹性平衡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6462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