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随机接入参数的更新方法及相关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60511.0 | 申请日: | 2016-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00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淳;李云波;罗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4/08 | 分类号: | H04W74/08;H04W74/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随机 接入 参数 更新 方法 相关 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随机接入参数的更新方法及相关设备,其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接入点根据成功接收的至少一个站点发送的随机接入包所携带的反馈信息,更新当前随机接入参数,其中,一个随机接入包是由一个站点按照当前随机接入参数选择可随机接入的资源进行随机接入时所发送的,一个随机接入包携带一个站点的反馈信息;接入点向目标站点发送更新后的随机接入参数,以使目标站点按照更新后的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其中,目标站点为接入点网络覆盖范围内的全部站点或部分站点。采用本发明,能够根据随机接入包的反馈信息更新随机接入参数,使得随机接入参数与当前的网络环境更加匹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随机接入参数的更新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之前,需要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对于随机接入过程,网络侧设备会向多个用户设备提供多个可随机接入的资源,各个用户设备利用随机接入参数随机选择资源进行接入,具体是在由随机接入参数确定的范围内生成随机数,根据随机数选择资源进行接入。如果用户设备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确认帧,表示用户设备随机接入成功,进而可传输数据。然而,由于用户设备是从多个可随机接入的资源中随机选择资源的,因此会存在两个或者多个用户设备选择同一个资源的情况,这样就会发生随机接入冲突,造成随机接入失败。
如果用户设备没有收到站点发送的确认帧,则认为用户设备随机接入失败,在随机接入失败的情况下,现有技术采用增加常数或者乘以系数的方式扩大随机接入参数,用户设备根据扩大了的随机接入参数再次选择资源进行接入。但是在可随机接入的资源的数量一定的情况下,与资源对应的可随机接入值是有限的,通过扩大随机接入参数,可以减小用户设备竞争程度,但当随机接入参数过大时,用户设备成功选择资源的概率减小,造成资源空闲增多,使得资源浪费,降低了随机接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机接入参数的更新方法及相关设备,能够根据随机接入包的反馈信息更新随机接入参数,使得随机接入参数与当前的网络环境更加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参数的更新方法,包括:接入点根据成功接收的一个或者多个站点发送的随机接入包所携带的反馈信息,更新当前随机接入参数,并在网络覆盖范围内的全部站点或部分站点发送更新后的随机接入参数,以使全部站点或部分站点按照更新后的随机接入参数进行随机接入。其中,一个随机接入包是由一个站点发送的,并且站点是按照当前随机接入参数选择可随机接入的资源发送的随机接入包。接入点通过一个或者多个站点的反馈信息获知当前的关于随机接入的网络环境状况,进而可更新随机接入参数以更加能与当前的网络环境相匹配,提高了随机接入参数更新的准确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接入点获取随机接入成功的一个或多个站点发送的随机接入包之前,还包括:接入点广播用于指示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可随机接入的资源的随机接入信道,在任意一个站点接收到触发帧之后,该站点可通过可随机接入的资源发送随机接入包。
当接收到任意一个站点发送的随机接入包时,接入点向发送随机接入包的站点反馈用于指示成功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包的确认帧,相应地,若站点接收到确认帧,表示该站点可以开始传输待传输数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反馈信息用于表示站点当前的随机接入的情况,例如,包括尝试接入的次数和成功接入的次数;或者,包括尝试接入的次数;或者,包括重传尝试接入的次数和成功接入的次数;或者,包括重传尝试接入的次数;或者,成功接入的次数与尝试接入的次数的比值,进而可根据成功接入的次数与尝试接入的次数的比值获得当前的随机接入成功概率,便于让接入点获知当前的网络环境,进而确定与当前网络环境相匹配的随机接入参数。其中,当所述反馈信息包括尝试接入的次数时,所述接入点记录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包的站点的成功接入的次数,以计算成功接入的次数与尝试接入的次数的比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605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工具
- 下一篇:锂电池储能电源和太阳能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