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形活塞的压力补偿式端面配油双列径向柱塞变量泵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50228.X | 申请日: | 2016-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149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升吨;杨红伟;董朋;王琪;王泽阳;刘虹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1/113 | 分类号: | F04B1/113;F04B53/16;F04B5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形 活塞 压力 补偿 端面 配油双列 径向 柱塞 变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径向柱塞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形活塞的压力补偿式端面配油双列径向柱塞变量泵。
背景技术
径向柱塞泵广泛应用于实际当中。目前径向柱塞泵的配流方式主要有两种,包括轴配流和单向阀配流。对于轴配流的泵,需要在配流轴上加工多个轴向孔和径向凹槽,使轴的强度降低,加工复杂度增加,配流轴和支撑轴分开为两个零件,其支承方式复杂,目前常见的配流轴都是悬臂结构,工作时会产生振动和弯曲,不利于泵的长时间连续工作,另外,目前已有的通过固定方位配油的方式,如轴配流,没有对磨损进行补偿的方法,当长时间工作磨损后会加剧泄露。而对于单向阀配流,是通过泵内腔体的压力或者真空度,作用于单向阀,使阀打开或者关闭,配流过程中油液要克服弹簧做功,会损失一部分的能量,单向阀上的弹簧元件也比较难设计,且容易发生疲劳破坏。
鉴于径向柱塞泵的轴配流和单向阀配流两种方式存在上述不足,所以在专利号为CN104358664A的专利“一种端面配油的无轴向力双列径向柱塞泵”中提出了类似于轴向柱塞泵的端面配流方式,但是该专利仍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其通过两个配流盘对称布置结构消除轴向力的结构较为复杂;柱塞回程卡簧安装槽加工难度大;定子和滑靴之间的磨损较大,不利于泵长时间连续工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形活塞的压力补偿式端面配油双列径向柱塞变量泵,整体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强度高,工作稳定且持续工作能力强;具有无轴向力,自动液压补偿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环形活塞的压力补偿式端面配油双列径向柱塞变量泵,包括传动轴14,传动轴14上的中部并列安装有第一缸体24和第二缸体15,第一缸体24在与第二缸体15相对的一侧开有一个环形槽37,压力补偿环形活塞16装在环形槽37中并与第二缸体15压紧,第一缸体24和第二缸体15的外圆面上分别平行地开有一列径向的柱塞孔32,每个柱塞孔32上都安装有一个柱塞29,柱塞孔32底部与柱塞29底部之间装有回程弹簧31,柱塞29上安装有滑靴28,柱塞29和滑靴28之间通过球铰连接,滑靴28的顶部压在第一滚针轴承22和第二滚针轴承17的内圈,第一滚针轴承22和第二滚针轴承17分别固定在第一定子5和第二定子9的内圈上,第一定子5的上下两侧被两个第一变量活塞3压紧,左右两侧被第一摩擦块35和第二摩擦块33压紧;第二定子9的上下两侧被两个第二变量活塞8压紧,左右两侧又被第一摩擦块35和第二摩擦块33压紧,第一摩擦块35和第二摩擦块33分别装在中间壳体7的卡槽中,并通过第一泵端盖27和第二泵端盖10的矩形凸台45进行压紧定位,两个第一变量活塞3和两个第二变量活塞8对称装在中间壳体7的圆孔内,中间壳体7的圆孔外的凸台上又相应的分别装有两个第一变量端盖4和两个第二变量端盖6,两个第一变量端盖4和两个第一变量活塞3之间分别压缩有两个第一变量大弹簧21和两个第一变量小弹簧20,两个第二变量端盖6和两个第二变量活塞8之间分别压缩有两个第二变量大弹簧19和两个第二变量小弹簧18;
第一缸体24面向第一泵端盖27的一侧的每个柱塞孔32的下部都开有一个长圆孔36,第二缸体15面向第二泵端盖10的一侧的每个柱塞孔32的下部也都开有一个长圆孔36,环形槽37底部对应每个柱塞孔轴线上都开有一个螺纹孔38,单向阀23装在螺纹孔38中,第一缸体24、第二缸体15分别与第一配流盘1、第二配流盘11压紧,第一配流盘1和第二配流盘11分别安装在第一泵端盖27和第二泵端盖10上,第一泵端盖27和第二泵端盖10结构相同,分别安装在中间壳体7两侧,第一泵端盖27和第二泵端盖10分别通过两个泵上支架47和一个泵下支架46支撑,传动轴14两端通过两个第一滚动轴承26和两个第二滚动轴承12支撑在第一泵端盖27和第二泵端盖10上。
所述的第一配流盘1和第二配流盘11都开有相互隔离的吸油弧槽39和压油弧槽40,它们的分布半径和第一缸体24和第二缸体15上的长圆孔36的分布半径相等,并与相应方位上的长圆孔36连通;第一泵端盖27上的左进油孔41和左出油孔42分别与第一配流盘1的吸油弧槽39和压油弧槽40连通,第二泵端盖10上的右进油孔43和右出油孔44分别与第二配流盘11上的吸油弧槽39和压油弧槽40连通。
所述的滑靴28顶部分别靠第一回程环2和第二回程环34限位,第一回程环2和第二回程环34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滚针轴承22和第二滚针轴承17的内圈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502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脚踏式虹吸抽水泵及其抽水方法
- 下一篇:一种小型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