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定位珠的水龙头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49370.2 | 申请日: | 2016-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408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加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中研智能机电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2 | 分类号: | F16K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33 福建省泉州市南***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 水龙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浴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带定位珠的水龙头。
背景技术
水龙头是水阀的通俗称谓,用来控制水流的大小开关,有节水的功效。水龙头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从老式铸铁工艺发展到电镀旋钮式的,又发展到不锈钢单温单联水龙头、双温双联龙头等。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购水龙头,都会从材质、功能、造型等多方面来综合考虑。
但是家里的水龙头使用一段时间后,上面的混水阀会出现漏水的现象,虽然像混水阀漏水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但是却是很困扰我们的。因此,能够更好地解决水龙头的混水阀漏水的问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带定位珠的水龙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水阀容易漏水等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单向齿的水龙头,由底座、过渡管、定位珠和出水座组成。所述底座有一导孔,所述过渡管插入所述导孔内在所述导孔内形成一个压力腔,所述压力腔与出水孔之间有一过水道,所述压力腔内有一定位珠,所述出水座有一出水孔,底座装入出水座后,过渡管的一端与出水孔的进水口对齐。当水流流经过水道进入压力腔内时,随着水流量的增加,当压力腔水满时,在水压力的作用下,过渡管被推向所述进水口并与之紧贴,实现水龙头水路结构的引水与密封。与此同时,弹簧顶出定位珠,定位珠插入过渡管的定位槽内,防止水阀开关开水时压力腔水压下降引起过渡管退回与出水座的密封下降,此时,不论水压高低,过渡管受定位珠的限位作用将不再移动。
所述定位珠、弹簧与定位槽成一字型排列。
所述压力腔设计一泄压阀,所述泄压阀由弹簧、密封圈、泄压杆组成,所述泄压杆安装所述密封圈,所述泄压杆穿过所述压力腔的泄压孔,再套装上弹簧。在弹簧的作用下,密封圈密封压力腔,压下泄压杆用于排除压力腔的气体,更利于水流进入压力腔内。
根据以上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所述过渡管在所述导孔内的移动,可将所述过渡管更加紧固地设于所述出水座上,使其不易因为水的压力或者使用时间久了导致松动漏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定位珠的水龙头,由底座1、过渡管2、定位珠32和出水座3组成。所述底座1有一导孔11,所述过渡管2插入所述导孔11内在所述导孔11内形成一个压力腔,所述压力腔与出水孔41之间有一过水道,所述压力腔内有一定位珠32,所述定位珠32内安装一弹簧33,所述出水座3有一出水孔31,底座1装入出水座3后,过渡管2的一端与出水孔31的进水口对齐。当水流流经过水道进入压力腔内时,随着水流量的增加,当压力腔水满时,在水压力的作用下,过渡管2被推向所述进水口并与之紧贴,实现水龙头水路结构的引水与密封。与此同时,弹簧33顶出定位珠32,定位珠32插入过渡管2的定位槽内,防止水阀开关开水时压力腔水压下降引起过渡管2退回与出水座3的密封下降,此时,不论水压高低,过渡管受定位珠的限位作用将不再移动。所述底座1还包括两个进水管4和水阀开关5;所述两个进水管4的出水孔41,导孔和过渡管的水流孔42,四孔交叉在水阀开关5的下面。水流经所述进水管4的出水孔41经水阀开关5控制流向过渡管2,并经过渡管2向出水座3的出水口流出。
所述过渡管2的四周延伸出一压盘,所述压盘套装密封圈,所述过渡管2一端开有出水孔,另一端密封,并且所述过渡管2的侧面开有水流孔,所述过渡管2的出水孔与过渡管的水流孔联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中研智能机电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中研智能机电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493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静电集尘箱
- 下一篇:一种供水软管的水压电动调节操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