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盈配合零件的拆卸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42556.5 | 申请日: | 2016-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028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宋石平;李鑫;潘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5B27/02 | 分类号: | B25B27/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43211 | 代理人: | 刘宏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合 零件 拆卸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零件拆装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过盈配合零件的拆卸工具。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中,由于零部件的使用磨损等原因经常需要进行拆装维护或更换,而过盈配合连接属于航空发动机零件装配中常用的连接方式。航空发动机中常用的过盈配合连接部件,动力涡轮的一、二级盘拆卸以及具有大过盈配合零件组合的拆卸,用现有工装拆卸时非常困难。
目前,针对过盈配合连接部件的拆卸都是通过螺杆,螺杆每拧一圈零件移动一个螺距的距离从而将零件顶出。而动力涡轮一、二级盘间的配合一般为一个比较大的过盈,由于一、二级盘间止口的过盈量较大,所以拧动螺栓需要较大的力气,造成拆卸时比较困难;并且在施加较大作用力拧转螺栓时,容易对零件造成拉伤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过盈配合零件的拆卸工具,以解决盈配合连接部件的拆卸,通过螺杆扭转施力顶出零件,过盈量越大的零件拧转施力的量也增大,造成拆卸困难;并且拆卸过程中容易损失零件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过盈配合零件的拆卸工具,包括覆盖于第一部件内壁面上的底座以及挂扣于第二部件内壁面上的拉钩机构,底座与拉钩机构相对布置,底座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拉钩机构上与底座相对的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对应布置且采用同向螺纹,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内装配有用于通过拧转以使底座与拉钩机构彼此反向移动将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撑开的施力螺栓,施力螺栓的螺杆包括螺纹连接于底座内的第一螺杆段以及螺纹连接于拉钩机构的第二螺杆段,第一螺杆段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二螺杆段的径向尺寸,以使施力螺栓在施力过程中拉钩机构相对于底座产生进动位移。
进一步地,第一螺纹孔的螺纹与第二螺纹孔的螺纹的公称直径不同,螺距不同。
进一步地,第一螺纹孔内的螺纹的公称直径为8mm-11mm,螺距为1mm-1.6mm;第二螺纹孔内的螺纹的公称直径为11mm-14mm,螺距为1.6mm-2.0mm。
进一步地,第一螺纹孔内采用M10*1.5的螺纹;第二螺纹孔内采用M12*1.75的螺纹。
进一步地,拉钩机构包括与底座平行布置的提升座以及多个转动连接于提升座边缘部位的拉钩件,多个拉钩件沿提升座的周向分布,拉钩件沿提升座的中轴两两对称布置;第二螺纹孔开设于提升座上,拉钩件挂扣于第二部件内腔的内壁面上。
进一步地,第一螺纹孔开设于底座的中心,第二螺纹孔开设于提升座的中心。
进一步地,底座与第一部件之间以及拉钩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均采用面接触。
进一步地,第一螺杆段与第二螺杆段之间采用径向尺寸渐变过渡。
进一步地,施力螺栓的螺头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施力手柄的安装孔。
进一步地,第一部件和/或第二部件为动力涡轮盘。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过盈配合零件的拆卸工具,将底座和拉钩机构分别放入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内腔中,由于第一螺杆段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二螺杆段的径向尺寸,形成第一螺杆段与第二螺杆段之间的差动螺纹,通过拧转施力螺栓,以使施力螺栓在施力过程中拉钩机构相对于底座产生进动位移,从而迫使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分离;由于进动位移的产生使得对施力螺栓施加较小的扭矩时,就能够产生很大的拉紧力,以迫使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分离;作用在施力螺栓上的作用力越小,螺栓转动更均匀,施加到零件上的作用力也更均匀,从而降低拉伤零件的几率。适用于航空发动机中各种大过盈配合零件的拆卸。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过盈配合零件的拆卸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涡轮盘的一级、二级盘过盈配合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第一部件;2、第二部件;3、底座;31、第一螺纹孔;4、拉钩机构;41、第二螺纹孔;401、提升座;402、拉钩件;5、施力螺栓;501、第一螺杆段;502、第二螺杆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425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