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深井多层缠绕钢丝绳与卷筒接触状态监测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35601.4 | 申请日: | 2016-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58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刚;王祥如;侯梦凡;晁储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D1/28 | 分类号: | B66D1/28;B66D1/54;B66D1/6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井 多层 缠绕 钢丝绳 卷筒 动态 接触 状态 监测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超深井多层缠绕钢丝绳与卷筒接触状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系统、缠绕系统、动态加载监测系统、应力监测系统;
所述支撑系统包括底板(1)、伺服电动缸支座(9),伺服电动缸支座(9)固定在底板(1)上;
所述缠绕系统包括电动机(10)、高速级联轴器(11)、减速器(12)、低速级联轴器(13)、轴承座A(14)、摩擦盘A(15)、盘式制动器A(20)、盘式制动器B(21)、主轴(18)、双折线卷筒(16)、摩擦盘B(17)、盘式制动器C(3)、盘式制动器D(2)、轴承座B(19)、钢丝绳(4),电动机(10)固定在底板(1)上,电动机(10)输出轴通过高速级联轴器(11)与减速器(12)输入端连接,减速器(12)输出端通过低速级联轴器(13)与主轴(18)的一端连接,主轴(18)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A(14)、轴承座B(19)内,轴承座A(14)、轴承座B(19)通过轴承座支撑固定在底板(1)上,主轴(18)上设有两个法兰盘,将套在主轴(18)上的双折线卷筒(16)与两个法兰盘固定,摩擦盘A(15)、摩擦盘B(17)固定在双折线卷筒(16)两侧,盘式制动器A(20)、盘式制动器B(21)固定在摩擦盘A(15)一侧的底板(1)上,盘式制动器C(3)、盘式制动器D(2)固定在摩擦盘B(17)一侧的底板(1)上,在双折线卷筒(16)的绳槽上缠绕钢丝绳(4),钢丝绳(4)至少缠绕两层;
所述动态加载监测系统包括伺服电动缸(8)、S型拉力传感器(7)、钢丝绳夹具(6)、钢丝绳U型锁具(5),伺服电动缸(8)固定在伺服电动缸支座(9)上,伺服电动缸(8)的螺纹杆与S型拉力传感器(7)一端连接,S型拉力传感器(7)另一端与钢丝绳夹具(6)连接,钢丝绳(4)一端穿过钢丝绳夹具(6)并通过钢丝绳U型锁具(5)锁紧;
所述应力监测系统包括应变片组A(23)、应变片组B(25)、应变片组C(27)、应变片组D(29)、挡板侧应变片,在双折线卷筒(16)的绳槽的两直线段部分开设有U型通槽B(24)、U型通槽D(28),在双折线卷筒(16)的绳槽的两折线段部分开设有U型通槽A(22)、U型通槽C(26),在双折线卷筒(16)的挡板开设有挡板侧U型通槽,应变片组A(23)粘贴于U型通槽A(22)内壁,应变片组B(25)粘贴于U型通槽B(24)内壁,应变片组C(27)粘贴于U型通槽C(26)内壁,应变片组D(29)粘贴于U型通槽D(28)内壁,挡板侧应变片粘贴于挡板侧U型通槽内壁,挡板侧应变片数量与钢丝绳(4)缠绕层数相同,每个挡板侧应变片对应一层钢丝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深井多层缠绕钢丝绳与卷筒接触状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通槽A(22)、U型通槽B(24)、U型通槽C(26)、U型通槽D(28)均平行于双折线卷筒(16)轴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监测装置的超深井多层缠绕钢丝绳与卷筒接触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所有应变片组粘贴到各自对应的U型通槽内壁上,挡板侧应变片粘贴于挡板侧U型通槽内壁上;
b)、选取合适长度的钢丝绳(4),将钢丝绳(4)一端穿过钢丝绳夹具(6)并用钢丝绳U型锁具(5)锁紧;
c)、通过控制器启动电动机(10),将钢丝绳(4)缠绕在双折线卷筒(16)上,当获得所需的缠绕层数时,停止电动机(10)转动,用盘式制动器作用于摩擦盘使双折线卷筒(16)制动,通过计算机控制伺服电动缸(9)水平移动使得钢丝绳(4)受力达到设定疲劳载荷或变形值;
d)、通过计算机控制程序设定伺服电动缸(9)的交变位移幅值,获得钢丝绳(4)的动态交变载荷,模拟钢丝绳动态承载提升过程中钢丝绳(4)对双折线卷筒(16)表面和挡板的动态应力,在模拟钢丝绳动态承载提升过程中钢丝绳(4)对双折线卷筒(16)表面和挡板的动态应力时,打开电源给电动机(10)、伺服电动缸(9)、S型拉力传感器(8)、应变片组A(23)、应变片组B(25)、应变片组C(27)、应变片组D(29)、挡板侧应变片通电,用S型拉力传感器(8)记录钢丝绳(4)动态载荷的变化,用应变片组记录钢丝绳(4)对双折线卷筒(16)表面的动态应力,挡板侧应变片记录不同层钢丝绳(4)对双折线卷筒(16)挡板的动态应力;
e)、通过改变钢丝绳(4)的缠绕层数及伺服电动缸(9)的交变位移幅值,模拟不同缠绕层及不同动态载荷下钢丝绳(4)对双折线卷筒(16)表面及挡板的动态接触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3560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可旋转工作台结构的四向移动式叉车
- 下一篇:转台锁止装置及起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