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槽设备底板更换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428542.8 | 申请日: | 2016-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1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贾胜利;邓朝建;刘友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1219 | 代理人: | 师自春 |
地址: | 20094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备 底板 更换 施工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维修储槽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储槽设备底板更换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立式储槽设备底板更换,目前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实施:1)对于小型槽体,采用大型起重机械直接将整个上部槽体吊离原位置;2)中、大型储槽设备,则需要制作专用的同步顶升装置将整个槽体向上顶起一定距离,然后进行底板的更换。
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储槽底板更换,不仅前期准备工作多,而且需要将储槽附属管道全部保护性拆除,施工劳动强度大,起重作业多,安全风险高。同时,槽体在起吊或顶升过程中,其变形量难以控制,槽体恢复安装质量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槽设备底板更换施工工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储槽设备底板更换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预制底板:先制得第一至第N底板单元组件,其中N≥2,所述第一至第N底板单元组件中每个底板单元组件由至少两块底板单元组成;将第一至第N底板单元组件从左至右顺序排列能够预拼装成底板;
2)在储槽侧壁下方开设供人员及底板材料进出的门型洞口;
3)切割拆除原底板:保留原底板与所述储槽内壁相连的一圈底板,且保留的一圈底板宽度小于原底板半径的四分之一,切割拆除剩余底板,将拆下的底板解体后从门型洞口倒运至所述储槽外;
4)安装所述第一底板单元组件:先根据所述第一底板单元组件尺寸,割除保留的一圈底板中与所述第一底板单元组件弧度相对应的部分,并将割除的底板从门型洞口倒运至所述储槽外,然后将所述第一底板单元组件从门型洞口倒运至内部,并将所述第一底板单元组件与所述储槽内壁点焊固定,以及将所述第一底板单元组件中的底板单元与相邻底板单元点焊固定;
5)采用上述安装第一底板单元组件的方法,顺序安装所述第二至第N底板单元组件;
6)采用收缩变形最小的焊接工艺及焊接顺序以焊接底板;
7)底板焊接完成后,经真空箱法、及着色法检测合格后,采用与所述储槽侧壁材质相同的板材将所述门型洞口封堵、焊接,并检查焊接质量符合施工要求;
8)进行充水试验以检查所述储槽是否存在泄漏。
进一步地,在步骤九前还应检查更换好的底板与所述储槽侧壁的接触间隙是否达到焊接要求;若不符合焊接要求,应采用垫衬钢板的方式来调整底板与壁板的接触间隙,使其满足焊接要求。
进一步地,充水试验时,先关闭所述储槽的入孔及排放管阀门;再向所述储槽内输入洁净的淡水,所述储槽内水位达到设计最高液位时,停止输入;再保持48h后,检查底板、门型洞口位置无泄漏为合格。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先制得第一至第五底板单元组件,将第一至第五底板单元组件从左至右顺序排列能够预拼装成底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至第五底板单元组件中所有底板单元组件的宽度均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底板单元组件、第三底板单元组件和第五底板单元组件均分别包括两块底板单元;所述的第二底板单元组件和第四底板单元组件均分别包括三块底板单元。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底板单元设有编号。
进一步地,在步骤四前,将用于倒运的支撑架放置在所述储槽外;所述支撑架一端靠近所述门型洞口,且所述支撑架顶面与所述储槽基础表面相平。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板和设在所述支撑板底面的支撑腿。
进一步地,所述门型洞口与所述储槽焊缝的热影响区相错。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储槽设备底板更换施工工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工艺能够不用将储槽设备上部移位而直接实现更换底板,工艺方法简单,且不需要将储槽附属管道保护性拆除,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较小,并在更换过程中减少了起重设备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储槽及支撑架示意图,其中储槽已开设门型洞口。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储槽内部原底板第一次切割拆除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储槽底板第一次更换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已更换好的底板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储槽
101 门型洞口
20储槽基础
30保留的一圈底板
1 第一底板单元组件
2 第二底板单元组件
3 第三底板单元组件
4 第四底板单元组件
5 第五底板单元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285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箱焊接定位工装
- 下一篇:一种提高连接器强度和使用寿命的冷挤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