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监控工作流的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23078.3 | 申请日: | 2016-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5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谭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14 | 分类号: | G06F16/14;G06F16/18;G06F16/9032;G06F16/903;G06Q10/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陈贞健;周建华 |
地址: | 英属开曼群岛大开***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控 工作流 方法 设备 | ||
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监控工作流的方法及设备,本申请通过记录工作流执行的原始事件数据,而不是通过查询工作流的数据库,使用工作流来解决系统链路跟踪的问题,进而将属于同一工作流的原始事件数据聚合成该工作流的监控指标,然后按不同的维度将所述工作流的监控指标聚合成对应的汇总监控指标,解决在多个部署区域的环境下,跨机房服务调用延迟、数据存储、多维度数据分析的问题,能够很好地支持海量工作流调用,同时能够适应灵活的工作流部署结构,实现在大规模分布式环境下,高效监控海量工作流的运行情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监控工作流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传统环境下,工作流监控主要是基于关系型数据库来完成工作流整体运行情况的分析。在工作流运行时,引擎会在数据库中插入若干条工作流执行记录,比如启动工作流时,引擎会插入一条新的工作流记录,标识工作流已经启动;在启动活动时,引擎会插入一条新的活动记录,标识工作流活动任务被创建;在结束工作流时,引擎会更新工作流记录的状态。之后,用户可以使用SQL语句来查询工作流的具体执行情况,如在特定时间内运行了多少个工作流实例,多少成功,多少失败等。现有的工作流解决方案如jBPM,Activi等都是使用类似的方案来提供工作流监控的功能。
多个部署区域意味着部署区域之间相互通信的延迟可能在秒级,即从一个部署区域到另外一个部署区域可能需要花费数秒甚至是数十秒的时间,这导致在跨机房的情况下使用单一的数据库实例存储实时的工作流运行数据基本是不可能的。海量的工作流实例则意味着对于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能够支持存储每天上亿的工作流实例数量。这些问题对于传统的工作流监控方法都提出了挑战。
上述现有方法在工作流实例数量较少和部署区域单一的情况下运行会比较良好,但是如果需要在多个区域(如杭州、青岛、北京等)部署相同的工作流类型,每天调用量过亿,业务人员需要查看总体的工作流运行情况,传统的工作流监控方法很难解决以上问题。首先是机房与机房之间的延迟问题,在广域网的环境下,机房与机房之间的通信延迟通常在秒级,每一次调用可能需要花费数秒甚至数十秒的时间,所以使用单一数据库来保存所有部署区域的实时工作流数据从技术上来看基本不可能。即使数据延迟的问题能够解决,如果每天工作流实例的启动数量超过亿次,则对应的工作流活动数量可能会超过十亿次,这种规模的数据量也超过了传统关系型数据能够容纳的极限。
如果工作流监控数据库部署在各个不同的机房,上面提到的延迟问题和数据量的问题有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用户可能需要统计跨机房的工作流调用情况,如基于部署区域维度或是工作流类型维度或是活动维度来分析工作流调用。一种解决办法是使用轮询来收集各个机房或是部署区域的工作流调用情况,然后根据查询维度来汇总。这个方法由于需要轮询各个机房的工作流监控服务,查询时间可能会很长,用户体验会很差。更重要的是,轮询到的数据可能无法计算出精确地指标,如跨机房百分们(Percentile)的指标。在机房拓扑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需要对应的调整工作流监控的轮询服务代码来适应,无法很好地适应机房调整的情况。
如前所述,现有工作流监控方案基本都是基于数据库来完成,如jBPM,Activi等。但是这些方案在多机房海量数据的情况下会有比较严重的问题,如跨机房服务调用延迟、数据存储、多维度数据分析等。本文提出的办法较好的解决了以上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监控工作流的方法及设备,能够解决跨机房服务调用延迟、数据存储、多维度数据分析的问题。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监控工作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记录工作流执行的原始事件数据;
将属于同一工作流的原始事件数据聚合成该工作流的监控指标;
按不同的维度将所述工作流的监控指标聚合成对应的汇总监控指标。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中,按不同的维度将所述工作流的监控指标聚合成对应的汇总监控指标之后,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230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