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气缸全贴合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08825.6 | 申请日: | 2016-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42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顾开宇;邵静磊;邢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维真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10 | 分类号: | B32B37/10;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 代理人: | 杨晓辉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缸 贴合 装置 方法 | ||
1.多气缸全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单元、工作腔体单元、加热单元、模具单元和气压驱动单元;承载单元用于承载待贴合光学器件(6),工作腔体单元用于给待贴合光学器件(6)提供真空环境,加热单元用于给待贴合光学器件(6)提供热学环境;气压驱动单元通过模具单元将待贴合光学器件(6)中的各部件贴合在一起;
工作腔体单元包括开口向下的金属箱体(2),金属箱体(2)的侧壁上设置有真空抽气口(2-1),金属箱体(2)的顶板上设置两组升降链接杆(2-2),用于带动工作腔体单元的升降;
模具单元由m个条形金属下压模块(4)共同构成,m个条形金属下压模块(4)平行匀布在同一平面内,相邻两个条形金属下压模块(4)之间存在间隙,且通过锁扣固定相对位置关系;
气压驱动单元包括m个液压装置,每个液压装置的气缸压杆(5)均从金属箱体(2)的顶板穿入工作腔体单元内部,并固定在一个条形金属下压模块(4)的上表面,m个液压装置带动m个条形金属下压模块(4)同步上下运动;每个气缸压杆(5)与金属箱体(2)的顶板之间均通过密封圈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气缸全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承载单元包括承载平台(1),承载平台(1)的下表面设置两个相互平行的滑块(1-1),承载平台(1)通过两个滑块(1-1)在滑轨上移动,进入或远离工作腔体单元的下方;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设置有密封圈(1-2);密封圈(1-2)用于承载单元和工作腔体单元扣合时的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气缸全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单元包括加热垫(3),所述加热垫(3)设置有温度探头(3-1);加热垫(3)胶固在m个条形金属下压模块(4)的下表面,加热垫(3)的面积与模具单元的面积相当,且大于待贴合光学器件(6)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气缸全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单元包括加热垫(3),所述加热垫(3)设置有温度探头(3-1);加热垫(3)胶固在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且位于待贴合光学器件(6)的下方;加热垫(3)的面积与模具单元的面积相当,且大于待贴合光学器件(6)的面积。
5.多气缸全贴合方法,该方法是基于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气缸全贴合装置实现的,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升降链接杆(2-2)将金属箱体(2)升高至初始位置;将加热垫(3)加热至工作温度,并保持恒温;
步骤二、将待贴合光学器件(6)放至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
步骤三、承载平台(1)通过两个滑块(1-1)沿滑轨上移动至金属箱体(2)的下方;金属箱体(2)下降至金属箱体(2)与承载平台(1)扣合在一起,并通过密封圈(1-2)密封,形成密封腔体;
步骤四、通过金属箱体(2)的侧壁的真空抽气口(2-1)对密封腔体进行快速抽真空操作,为待贴合光学器件(6)提供真空环境;
步骤五、m个气缸压杆(5)同时工作,带动m个条形金属下压模块(4)同步下降,并通过加热垫(3)压在待贴合光学器件(6)上,保持3~5秒;
步骤六、打破真空环境,m个气缸压杆(5)同时工作,带动m个条形金属下压模块(4)同步上升;
步骤七、通过升降链接杆(2-2)将金属箱体(2)升高回到初始位置,完成贴合工作。
6.多气缸全贴合方法,该方法是基于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气缸全贴合装置实现的,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升降链接杆(2-2)将金属箱体(2)升高至初始位置;将加热垫(3)加热至工作温度,并保持恒温;
步骤二、将待贴合光学器件(6)放至承载平台(1)上的加热垫(3)的上表面;
步骤三、承载平台(1)通过两个滑块(1-1)沿滑轨上移动至金属箱体(2)的下方;金属箱体(2)下降至金属箱体(2)与承载平台(1)扣合在一起,并通过密封圈(1-2)密封,形成密封腔体;
步骤四、通过金属箱体(2)的侧壁的真空抽气口(2-1)对密封腔体进行快速抽真空操作,为待贴合光学器件(6)提供真空环境;
步骤五、m个气缸压杆(5)同时工作,带动m个条形金属下压模块(4)同步下降,并压在待贴合光学器件(6)上,保持3~5秒;
步骤六、打破真空环境,m个气缸压杆(5)同时工作,带动m个条形金属下压模块(4)同步上升;
步骤七、通过升降链接杆(2-2)将金属箱体(2)升高回到初始位置,完成贴合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维真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维真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0882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传动电机的速度控制系统
- 下一篇:高压同步电机变频与励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