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03160.X | 申请日: | 2016-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70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达;赖奕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吴启超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像 镜头 电子 装置 | ||
本发明揭露一种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成像镜头包含多个透镜,透镜中的至少一者为双色模造透镜,双色模造透镜包含透光部及光线吸收部。透光部包含光学有效区及第一外缘面。第一外缘面位于双色模造透镜的透镜外缘面上。光线吸收部位于双色模造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的至少一表面,光线吸收部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且光线吸收部包含开孔及第二外缘面。第二外缘面位于双色模造透镜的透镜外缘面上并连接第一外缘面,且第二外缘面与第一外缘面形成第二外缘面的阶差面。当满足特定条件时,可维持成像镜头的小型化与遮光效率之间的平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成像镜头,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在电子装置上的小型化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搭载有成像装置的个人化电子产品及行动通讯产品的普及,连带带动小型化成像镜头的兴起,对具有高解析度与优良成像品质的小型化成像镜头的需求也大幅攀升。
塑胶透镜通常用以有效降低成像镜头的生产成本,习用的塑胶透镜主要使用射出成型的方法制造而成,由于塑胶透镜的表面光滑明亮并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当杂散光由成像镜头的光学元件表面反射至塑胶透镜的表面时,因而无法有效衰减杂散光入射至塑胶透镜的表面的反射光强度。
在习用的抑制杂散光的技术中,例如在透镜上涂墨,或是在透镜边缘与黑色镜筒之间设置折射率匹配层的技术等,由于通常在实施上有诸多限制,故不适用于小型化高精度塑胶透镜。
因此,如何满足小型化成像镜头在遮光效率方面的要求,进而提升小型化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以满足高阶成像装置的需求,已成为当今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通过成像镜头中的双色模造透镜,以及其透光部及光线吸收部的配置,可维持成像镜头的小型化与遮光效率之间的平衡。
依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含多个透镜,透镜中的至少一者为双色模造透镜,双色模造透镜包含透光部及光线吸收部。透光部包含光学有效区及第一外缘面。第一外缘面位于双色模造透镜的透镜外缘面上,透镜外缘面连接双色模造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光线吸收部位于双色模造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的至少一表面,光线吸收部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且光线吸收部包含开孔及第二外缘面。开孔与光学有效区对应设置。第二外缘面位于双色模造透镜的透镜外缘面上并连接第一外缘面,且第二外缘面较第一外缘面凸出以形成第二外缘面的阶差面。透光部的最大外径为ψW,光线吸收部的最大外径为ψB,其满足下列条件:ψB>ψW;以及0.03mm<(ψB-ψW)/2<0.75mm。通过本段所提及的特征,透光部与光线吸收部的尺寸可维持在特定数值范围内,有利于成像镜头的小型化与遮光效率之间的平衡。
根据前段所述的成像镜头,透光部及光线吸收部可由二次射出成型制成。第一外缘面可包含注料痕。第二外缘面可包含凹缩部。第二外缘面上的一点和光轴的距离与凹缩部上的一点和光轴的距离的最大差值为h,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5mm<h<0.30mm。凹缩部可与第一外缘面的注料痕对应设置。第二外缘面在平行光轴方向上的宽度为dB,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5mm<dB<0.60mm。阶差面可包含平直面,其与光轴方向垂直。透光部的最大外径为ψW,光线吸收部的最大外径为ψB,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3mm<(ψB-ψW)/2<0.42mm。光学有效区的二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可为非球面,其中二表面为双色模造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成像镜头的透镜的数量为N,其可满足下列条件:5≤N<10。光线吸收部可还包含抗反射膜层,其镀在光线吸收部上未与透光部接触的至少部分表面。开孔可为非圆形。通过上述提及的各点技术特征,有利于成像镜头的自动化生产流程。
依据本发明更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成像镜头模块,成像镜头模块包含前述的成像镜头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借此,有助于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031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