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脑电帽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98939.7 | 申请日: | 2016-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8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汪子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子锋 |
主分类号: | A61B5/0476 | 分类号: | A61B5/0476;A61B5/0478;A61B5/0484;A61B5/1455;A61B5/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8300 安徽省巢***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脑电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脑电波监测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脑电帽。
背景技术
脑电波是大脑在活动时,大量神经元同步发生的突触后电位经总和后形成的,它是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脑电波的监测已广泛运用于现有临床实践中。
传统脑电波监测设备中,脑电极的佩带过程十分复杂,操作过程烦琐、冗长。一般情况下,首先要令患者在检查前一天洗头,以去除头部油脂;检查时,先将特制的橡筋帽戴在头上,然后用梳子将放置脑电极位置的头发分开,暴露头皮,用75%乙醇擦拭头皮以去脂,然后将脑电极按所需位置(如双侧额、顶、枕、颞部等)夹在橡筋下,并用脑电极下压住头发,这样才完成一个电极的安装;待所有脑电极安装完毕后,再将导联分线盘上的电极夹按双侧额、顶、枕、颞等部位的顺序一一夹好,并要注意电极夹摆放顺序(采集信号完成后按此反向顺序夹回),至此一个病人脑电图电极安装过程方告完成。一般病人做常规16导脑电图要安装19个脑电极,安装脑电极较熟练的操作者一般要用6-8分钟,不熟练者要用10分钟,甚至到15-20分钟,整个操作过程非常烦琐,并且极易搞错位置、夹错电极,医生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脑电极的放置上,工作效率很低,特别是在体检时,待检者扎堆,医生更是手忙脚乱。做完一份脑电图病历后要拆卸电极夹,当拆卸的顺序与安装顺序不一致时会使电线缠绕在一起,这时就要用大量的宝贵时间去分线,而且在分线过程中常常会拉拽导线,长此以往就容易造成脑电极线头的焊接部位断裂,从而延误检查。在导联线与脑电极的连接上一般采用鳄鱼夹,然而鳄鱼夹易生锈,为了不影响正常使用,就需要经常更换鳄鱼夹,这就会造成医院很大的开销,也浪费了资源。
传统脑电帽采用橡胶条松紧带制成,因患者头型个体差异,每次都要牵拉调整电极帽的大小和形状,影响了医生的工作效率;而且,放置脑电极时只能根据10-20规则粗略估计大概位置,由于每个人头型不一致,不方便用标尺刻度去测量,无法对电极做到精确量化放置,以致采集到的图形就不一定是系统要求的对应位置,影响诊断效果。
脑电帽的橡胶带或软性带的使用寿命较短,到一定时间后就会出现拉力不均的现象,造成个别电极接触不好,这时,医生就要调整橡胶带,可是又会影响到已带好的电极,这样反复地调整,浪费了大量的诊断时间,影响了工作效率。
医生在给患者取下脑电极时,往往一松开脑电帽橡胶带,一些电极就会自行掉落到地上,也有的会缠绕在患者头发上,造成不必要的尴尬,也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当患者进行声音剌激试验时就需要配带耳机或音响,传统的耳机或音响只能给有正常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患者使用,对于聋哑人员则无能为力;当要进行闪光剌激试验时,就要远距离增设闪光灯具,闪光灯具工作时产生的强光同样也剌激医护人员,给医护人员造成不适;在做诱发电位时需要检测患者头部瞬时温度的变化,这时只能用其它辅助设备操作,增加了医生的劳动强度。
当临床需要高分辨率图像以观看患者在采集脑电信号过程中每个表情细节变化时,传统的视频脑电设备只能从全程录像的视频中找出图片,因视频中的图像分辨率都比直接拍照的图像分辨率要低的多,造成真正想要看的图片不够清晰,容易忽略细节变化,使脑电研究人员难以研究。
现有临床上检测颅内组织血氧主要是把探测器件放置在患者前额部位进行检测,检测到的颅内血氧只是前额内3-4厘米左右的血氧含量,而不能全面判定整个颅内的血氧含量,大大降低了颅内功能性和占位性病变筛查的准确性。
传统的脑电极存在下列问题:
A、传统脑电极的安装是使用软性材料的牵拉力压在电极横梁上,让电极体与患者头皮接触,软性材料一般是采用橡皮条制成的网状帽子,其使用寿命较短,当其老化时,橡皮条的牵拉就不均匀,导致对各个脑电极的牵拉力不一致,使有些脑电极不能很好固定,而在调整中还会造成对固定好的脑电极的影响,浪费了诊断时间。因此,有的厂家就将电极横梁上的卡槽改成过孔,用橡皮条穿装到电极过孔上,这种方法虽然解决了脑电极自行脱落的问题,但是产生了新的问题,当从患者头部取下脑电帽后,脑电极仍然在脑电帽上,不方便对脑电极的保管,更不方便对脑电极进行氯化试验。
B、传统脑电极的电极体部分通常设有沾上导电液的易吸水材料(如棉花),电极体的外部用纱布包住,再用橡皮圈套在电极体上,脑电极通过导电液与头皮接触。这种方式的缺点是:由于电极体较小,更换吸水材料、纱布和橡皮圈时很麻烦,特别是患者较多时,没有时间一一更换,更做不到一人一换,这样易产生传染,对有外伤的患者更会产生交叉感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子锋,未经汪子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989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