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90937.3 | 申请日: | 2016-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09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03 |
发明(设计)人: | 秦升益;汪卫坤;简聪;马金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仁创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桑传标;陈庆超 |
地址: | 2466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面 雨水 综合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面雨水收集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时空分布又及不均匀的国家,这也使得雨水收集收集处理回收再利用也越来越被人重视。传统的雨水收集是在雨季时,一部分雨水落到地面后通过地面渗透补充地下水,一部分通过地面下水口收集后汇流到进雨水口,再通过收集管道收集后,排入到河道或者指定地方;随着城市化程度提高,这样的收集处理也存才很多缺点,每逢暴雨时节,城市污染严重,易造成下水口堵塞、管道堵塞、管道损坏,往往排水不及时易造成城市洪灾,并且传统管道不好施工,损坏不好维护,雨水也没有经过处理,造成雨水径流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使雨水没有综合利用造成水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该系统能够适应不同雨量的雨水的排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沿路面延伸方向铺设且沿路面的内外方向隔开布置的第一导水沟和第二导水沟,与所述第一导水沟的排水口相连通的第一雨水处理模块,以及与所述第二导水沟的排水口相连通的第二雨水处理模块,所述第一导水沟的入水点低于所述第二导水沟的入水点。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水沟的上方铺设有第一透水盖板,所述第二导水沟的上方铺设有和所述第一透水盖板相隔开的第二透水盖板,且所述第一透水盖板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透水盖板的上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水盖板和所述第二透水盖板之间设置有防水隔层。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水沟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一导水沟上,以形成具有两个相互隔开的导水沟槽的双排导水沟结构。
可选地,所述双排导水沟结构包括底壁,分别从该底壁的左、右两端向上延伸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从该底壁上向上延伸的中侧壁,以及分别从所述左侧壁和中侧壁的顶端相对延伸且隔开的一对第一顶壁,以及分别从所述中侧壁和右侧壁的顶端相对延伸且隔开的一对第二顶壁,一对所述第一顶壁、左侧壁、中间壁和底壁围成所述第一导水沟,一对所述第二顶壁、右侧壁、中侧壁和底壁围成所述第二导水沟。
可选地,所述双排导水沟结构关于所述双排导水沟结构的宽度延伸方向的中心对称。
可选地,一对所述第一顶壁关于所述第一导水沟的宽度延伸方向的中心对称,一对所述第二顶壁关于所述第二导水沟的宽度延伸方向的中心对称。
可选地,所述第一雨水处理模块为用于植物生长利用的初期雨水处理模块,所述第二雨水处理模块为用于储存保鲜雨水的雨水收集利用模块,所述第一导水沟为雨水弃流导水沟,所述第二导水沟为雨水收集导水沟。
可选地,所述初期雨水处理模块包括生态雨水花园,所述雨水弃流导水沟通过管道连通到所述生态雨水花园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雨水收集利用模块包括蓄水井池、铺设在所述蓄水井池底部的透气防渗材质层、包围在所述蓄水井池外周的防渗水层,铺设在所述蓄水井池顶部的井盖。
可选地,所述蓄水井池为蜂窝井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蜂窝井体结构具有位于顶部的台阶槽,以及围绕所述台阶槽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滤水井,所述台阶槽的底部向下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滤水井,所述井盖包括铺设到所述第一滤水井上的砂基井盖,以及铺设到所述第二滤水井上的混凝土井盖,所述台阶槽内填充有位于所述混凝土井盖上方的第一碎石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碎石层上方的混凝土层。
可选地,所述蓄水井池的底部设置有水泵。
可选地,所述初期雨水处理模块位于所述雨水收集利用模块的内侧,且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雨水收集导水沟和所述初期雨水处理模块之间的人行道。
可选地,所述人行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铺装的透水砖层、粘接找平层、第二碎石层,以及位于所述透水砖层、粘接找平层、第二碎石层两侧的一对透水路缘石。
可选地,所述人行道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二导水沟的入水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仁创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仁创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909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五门衣柜(8511)
- 下一篇:圆规(S7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