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疏水氟化碳纳米管/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88718.1 | 申请日: | 2016-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089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旭;张增凤;孙晓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73/10 | 分类号: | C08G73/10;C08K9/02;C08K7/24;C08J5/1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22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疏水 氟化 纳米 聚酰亚胺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疏水氟化碳纳米管/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种高疏水氟化碳纳米管/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制备氟化碳纳米管:
①、将多壁碳纳米管置于密闭容器中;
②、对密闭容器中进行抽真空,直至密闭容器内的压力降至1Pa以下;再向密闭容器中通入氩气,直至密闭容器内压力升至105Pa;
③、重复步骤一②3次~5次;
④、向密闭容器中通入氩气与氟气的混合气体,至密闭容器中的压力升至0.5atm~1atm,再在压力为0.5atm~1atm下以3℃/min~5℃/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150℃~300℃,再在压力为0.5atm~1atm和温度为150℃~300℃下保温1h~3h,得到氟化碳纳米管;
步骤一④所述的氩气与氟气的混合气体中氩气与氟气的比为1:(1~10);
二、原位聚合法得到高疏水氟化碳纳米管/聚酰亚胺复合材料:
①、将步骤一中得到的氟化碳纳米管加入到二甲基乙酰胺中,再在搅拌速度为100r/min~300r/min下搅拌反应2h~5h,再在超声功率为100W~500W下超声处理12h~24h,得到氟化碳纳米管的质量分数为0.5%~5%的氟化碳纳米管分散液;
②、向氟化碳纳米管的质量分数为0.5%~5%的氟化碳纳米管分散液加入二胺,再在超声功率为100W~300W下超声处理2h~6h,再在搅拌速度为100r/min~300r/min下分5次加入二酐,再在搅拌速度为100r/min~300r/min下搅拌12h~24h,得到含有聚酰胺酸和氟化碳纳米管的溶液;
步骤二②中所述的二胺为4,4′-二氨基二苯醚;
步骤二②中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型二酐;所述的均苯型二酐为均苯四甲酸二酐;
步骤二②中所述的二胺的质量与氟化碳纳米管的质量分数为0.5%~5%的氟化碳纳米管分散液的体积比为3g:(50mL~60mL);
步骤二②中所述的二胺与二酐的摩尔比为1:1;
③、将含有聚酰胺酸和氟化碳纳米管的溶液在,室温下的真空箱中静置2h~8h,再流延、旋涂或铺膜于洁净的板上,再以3~6℃/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80℃,并在80℃下保温1h;
再以3~6℃/min的升温速率从80℃升温至120℃,再在120℃下保温1h;
再以3~6℃/min的升温速率从120℃升温至150℃,再在150℃下保温1h;
再以3~6℃/min的升温速率从150℃升温至210℃,再在210℃下保温1h;
再以3~6℃/min的升温速率从210℃升温至240℃,再在240℃下保温1h;
再以3~6℃/min的升温速率从240℃升温至300℃,再在300℃下保温1h;
再以3~6℃/min的升温速率从300℃升温至350℃,再在350℃下保温1h;
再自然降温至室温,脱模,得到高疏水氟化碳纳米管/聚酰亚胺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疏水氟化碳纳米管/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④中向密闭容器中通入氩气与氟气的混合气体,至密闭容器中的压力升至1atm,再在压力为1atm下以4℃/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250℃,再在压力为1atm和温度为250℃下保温2h,得到氟化碳纳米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疏水氟化碳纳米管/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①中将步骤一中得到的氟化碳纳米管加入到二甲基乙酰胺中,再在搅拌速度为100r/min下搅拌反应2h,再在超声功率为300W下超声处理12h,得到氟化碳纳米管的质量分数为0.5%的氟化碳纳米管分散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疏水氟化碳纳米管/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②中所述的二胺的质量与氟化碳纳米管的质量分数为0.5%~5%的氟化碳纳米管分散液的体积比为3g:60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科技大学,未经黑龙江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8871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AGV的轨道充电系统
- 下一篇:电子封装体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