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架杆件组件加工打码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84776.7 | 申请日: | 2016-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455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厉广永;庞江涛;陈荣庆;刘健;马伟;李青;阚帅;丁蒙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久钢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6 | 分类号: | B23P2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43 | 代理人: | 胡定华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架 组件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架杆件组件自加工初始至将其出库使用全过程的打码,以及装配使用对应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网架杆件组件加工打码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鼓励提倡绿色建筑,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原网架加工落后的工艺及成本、环境污染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国内网架生产线多为人工操作,尤其是相关管件的定位与运输过程,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工作环境恶劣,不符合现代工业生产要求。为了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网架生产线上实现自动化生产控制,降低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原传统加工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道工序:锯床(或无齿锯)下料、锥头装配、自动化焊接(人工焊接)、抛丸除锈、涂装等。
传统工艺问题及缺陷:
一、大部分传统各工艺工艺布局为分散布置,采用的转用装置为叉车或者行车,行车用电量大且须配备一名或两名叉车工,增加人工成本。
二、下料采用锯床(大部分企业采用)下料需两人配合下料,人工测量下料,尺寸误差大且杆件下料无坡口且需用冷却液,这样会导致网架杆件内存留冷却液,这样网架杆件焊接探伤合格率极低,常规探伤一次合格率在60%左右,返修杆件增加大量的人力、物力等成本。
三、网架杆件锥头装配采用人工装配,因网架锥头量大,且需与高强螺栓匹配,经常出现加工错误,人工采用工装装配,需长期弯腰及人工搬抬杆件,工作强度大。
四、焊接采用自动焊接,因网架杆件采用锯床或无齿锯下料,导致杆件端头平面度差,杆件与锥头装配后杆件焊接间隙不一,从而网架焊接焊接探伤合格率低,且焊丝用量无法保证。
五、网架杆件喷漆原传统工艺采用的喷漆为人工喷漆,大部分企业都是户外喷涂作业,导致喷漆厚度不均匀,导致杆件返锈且油漆用量大,对环境污染严重。
六、原传统工艺所有杆件标识全部采用人工标识,经常出现标错号、漏号或者多号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网架杆件组件加工打码工艺,其目的在于解决了原传统工艺所有杆件标识全部采用人工标识,经常出现标错号、漏号或者多号等技术问题, 方便了网架杆件组件在后期使用以及装配调度过程中,便于管理以及统计,提高其加工以及使用效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网架杆件组件加工打码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按照如下编号规则对网架杆件及其组件进行编号: a.按照网架杆件的直径、长度的不同编号;
b.按照网架杆件两端的封板或者锥头的尺寸不同进行编号;
c. a和b中参数均相同的网架杆件,还需按照安装在其两端的螺栓、螺母的不同尺寸进行分类编号;
B.网架杆件下料,在下料的同时在网架杆上使用打码机打上网架杆件的编号;
C.装配锥头,按照网架杆件的编号在其两端装上对应尺寸的锥头或者封板,其中锥头或者封板通过螺栓、螺母组件连接在网架杆件上形成网架杆件组件;之后使用自动焊接机将锥头与网架杆件焊接;
D.网架杆件组件加工,将装配并且焊接好的网架杆件组件,依次进行抛丸、喷漆和烘干工艺处理;
E.贴条形码,网架杆件组件经过烘干处理之后,按照步骤A中的网架杆件的编号,在网架杆件组件上贴上条形码;
F.扫码入库,将贴好条形码的网架杆件组件信息录入计算机系统。
进一步地,步骤F中的网架杆件组件信息包括网架杆件的编号、杆件规格、下料长度、焊接长度、数量、螺栓规格及数量、螺栓规格及数量、封板或者锥头尺寸、网架杆件重量和网架组件重量的参数。
进一步地,步骤C中使用的锥头或者封板,在加工完成之后,同样打上其自身的编号,以便在步骤C装配时直接按照网架杆件的编号与锥头或者封板的编号进行对应。
进一步地,步骤B在网架杆件下料时,采用自动定长机对网架杆件进行定长。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B至步骤F在网架杆件组件加工自动化生产线上完成,其中自动化生产线包括通过传动设备依次连接的下料切割装置、自动定长装置、锥头自动焊接机、抛丸机、喷漆装置、通风装置和烘干装置,其中下料装置上还设有打码装置,打码装置将网架杆件的编号打印在网架杆件表面,锥头自动焊接机焊接网架杆件与其两端的锥头,下料切割装置和自动定长装置连接成一条直线A,抛丸机、喷漆装置、通风装置和烘干装置连接成另一条直线B,锥头自动焊接机垂直于直线A和直线B,并且锥头自动焊接机位于直线A和直线B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久钢构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久钢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847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CNC加工圆柱面孔专用夹具及装夹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挠电气导管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