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下潜航器抛载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82672.2 | 申请日: | 2016-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66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彦菊;陈凡龙;刘立武;冷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G8/24 | 分类号: | B63G8/2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 代理人: | 高志光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潜航 器抛载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潜航器,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潜航器抛载机构。
背景技术
水下潜航器对于航海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资源勘探到水环境测定等诸多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潜航器下潜和上浮控制过程的抛载机构,在潜航器的工作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是衡量该机构是否合格的最重要的指标。但是目前的抛载机构均以机械式或液压式设计为主,结构比较复杂,应用过程不灵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潜航器抛载机构比较复杂,应用过程不灵活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水下潜航器抛载机构。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水下潜航器抛载机构包括释放机构承载平台、释放机构内套筒、释放机构外套筒和重物承载平台;
重物承载平台布置在释放机构承载平台的上方,重物承载平台的下表面连接支撑架,支撑架与释放机构承载平台转动连接,重物承载平台的下表面与释放机构承载平台之间设置有套装在一起的释放机构内套筒和释放机构外套筒,释放机构外套筒的上端面与重物承载平台连接,释放机构内套筒的下端面与释放机构承载平台连接;
释放机构内套筒和释放机构外套筒的重叠区域包括变形区域和非变形区域,变形区域预制压痕,且压痕个数大于或等于1个;释放机构内套筒和释放机构外套筒均由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释放机构内套筒和释放机构外套筒的重叠区域的压痕实现该机构的锁紧过程,压痕在形状记忆聚合物相变情况下进行压制,而在释放时,所给定的刺激为使释放机构内套筒和释放机构外套筒接近相变情况,则压痕自动回复,从而内外套筒之间产生轴向位移,重物承载平台倾斜,重物滑下,从而实现了重物抛载过程。
由于本发明的抛载机构采用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其形状记忆效应使得其在锁紧释放技术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且目前还没有通过此种方法来释放水下潜航器重物。
本发明所述智能抛载机构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具有很强的可设计性,针对不同的重物采用不同深度和数量的压痕,使得该结构具有很广的应用范围,为有人和无人水下潜航器的抛载机构的设计制造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抛载机构释放前的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的抛载机构释放前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抛载机构释放后的轴测图;
图5为本发明的抛载机构释放后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图7为释放机构内套筒和释放机构外套筒上的压痕成一定角度的立体图;
图8为释放机构内套筒和释放机构外套筒上的压痕呈水平方向布置的主视图;
图9为图8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水下潜航器抛载机构包括释放机构承载平台1、释放机构内套筒2、释放机构外套筒3和重物承载平台5;重物承载平台5布置在释放机构承载平台1的上方,重物承载平台5的下表面连接支撑架7,支撑架7与释放机构承载平台1转动连接,重物承载平台5的下表面与释放机构承载平台1之间设置有套装在一起的释放机构内套筒2和释放机构外套筒3,释放机构外套筒3的上端面与重物承载平台5连接,释放机构内套筒2的下端面与释放机构承载平台1连接;
释放机构内套筒2和释放机构外套筒3分别包括变形区域和非变形区域,变形区域是通过机械压痕获得,且压痕个数大于或等于1个;释放机构内套筒2和释放机构外套筒3均由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制成。
本实施方式的释放机构内套筒2和释放机构外套筒3之间的变形区域预制压痕,当需要进行释放时,利用形状记忆材料的形状记忆效应,使释放机构内套筒2和释放机构外套筒3回复至无压痕时的初始形状,则重物承载平台5倾斜,重物4得以抛载释放。
通过一定的刺激(热、电、光、磁、溶液和超声)使得套筒在有压痕和无压痕之间转化,实现机构的锁紧与释放,释放机构内套筒2和释放机构外套筒3初始形状为无压痕的筒状,两筒进行嵌套,施加一定刺激后使其发生相变,并在嵌套区域进行压痕,则实现了机构的锁紧,当需要释放时,只需给予相同的刺激,则压痕区域自动回复至初始状态,两筒之间可产生轴向位移,所述释放机构内套筒2和释放机构外套筒3的压痕个数为多个时,释放过程可以采取逐个压痕进行回复,也可采取所有压痕同时回复。支撑架7通过连接销钉6与释放机构承载平台1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826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连续变形阻力方向舵
- 下一篇:风能原油运输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