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站端临时钢支撑换撑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77579.2 | 申请日: | 2016-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399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武鹏燕;章忠;沈灵友;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G2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时 支撑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站端临时钢支撑换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站端临时钢支撑换撑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临近车站的现浇梁施工时,车站结构只得施工至站厅层,车站端部用于支撑现浇梁的牛腿位于站厅层上方,依据运梁车过站需要,在牛腿未施工的情况下,现浇梁暂时采用布置形式为单排九根的钢支撑将梁体托起,待预制的箱梁全部运输并架设完成后,车站端部位置再施工牛腿构件,然后将连续梁的端部落于车站伸出的牛腿上。
为了确保运梁车经过临时钢支撑时梁体受力的稳定,及后期施工牛腿时梁体端部能够有稳定可靠的临时支撑,将单排九根钢支撑的布置形式变更为双排10根,但是目前缺少钢支撑换撑的施工方法,无法完成更加稳定可靠的钢支撑。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站端临时钢支撑换撑的施工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站端临时钢支撑换撑的施工方法,该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在承受现浇连续梁重量的第一支撑体系的一侧设置第二支撑体系;
步骤二:通过在第一支撑体系上的千斤顶撑起现浇连续梁,然后在所述第二支撑体系上设置临时支座,并且放置钢板用于填补临时支座与现浇连续梁之间的空隙,此时,慢慢回落梁体,使得所述现浇连续梁的承重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系上,完成第一次承重体系转换;
步骤三:拆除所述第一支撑体系并且开挖至位于站台钻孔桩的承台面,之后,在所述承台面上进行第三支撑体系的施工;
步骤四:所述第三支撑体系施工完毕后,通过在所述第三支撑体系上的千斤顶撑起现浇连续梁,然后在所述第三支撑体系上设置支座,并且放置钢板用于填补支座与现浇连续梁之间的空隙,此时,慢慢回落梁体,使得所述现浇连续梁的承重位于所述第三支撑体系上,完成第二次承重体系转换;
步骤五:拆除所述第二支撑体系。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体系为单排设置的九根钢支撑结构。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支撑体系为单排设置的2根钢支撑结构以及加固斜撑。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支撑体系为双排设置的十根钢支撑结构。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支撑体系的2根钢支撑结构均设置在原地面上并且延伸至地下40米。
上述方案中,所述千斤顶为四组200t千斤顶,布设在距离现浇连续梁的梁底两侧边缘20cm内。
上述方案中,所述现浇连续梁被千斤顶顶起小于等于1cm,同时静止观察梁体的沉降数据,确定无异常情况后,再进行放置钢板用于填补临时支座或者支座与现浇连续梁之间的空隙和慢慢回落梁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够确保钢支撑换撑过程中受力的二次转换,确保换撑过程的安全性,进而保证换成后的站端的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站端临时钢支撑换撑的初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站端临时钢支撑换撑的施工方法的步骤一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站端临时钢支撑换撑的施工方法的步骤三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站端临时钢支撑换撑的施工方法的步骤五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站端临时钢支撑换撑的施工方法,如图1-4所示,该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在承受现浇连续梁重量的第一支撑体系的一侧设置第二支撑体系,如图1、2所示;
步骤二:通过在第一支撑体系上的千斤顶撑起现浇连续梁,然后在所述第二支撑体系上设置临时支座,并且放置钢板用于填补临时支座与现浇连续梁之间的空隙,此时,慢慢回落梁体,使得所述现浇连续梁的承重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系上,完成第一次承重体系转换;
步骤三:拆除所述第一支撑体系并且开挖至位于站台钻孔桩的承台面,之后,在所述承台面上进行第三支撑体系的施工,如图3所示;
步骤四:所述第三支撑体系施工完毕后,通过在所述第三支撑体系上的千斤顶撑起现浇连续梁,然后在所述第三支撑体系上设置支座,并且放置钢板用于填补支座与现浇连续梁之间的空隙,此时,慢慢回落梁体,使得所述现浇连续梁的承重位于所述第三支撑体系上,完成第二次承重体系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775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北斗卫星导航控制机
- 下一篇:一种抹灰注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