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江水自消能淤沙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71593.1 | 申请日: | 2016-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086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赵抚民;曾丹;齐伟;刘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003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江水 消能淤沙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崩岸工程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收集江河流水挟带的泥沙的江水自消能淤沙管。
背景技术
崩岸是长江中下游沿江相当普遍和突出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沿江堤防和大中城市的安全。目前对于长江崩岸的治理虽然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护岸措施,但是随着工程经验的验证,很多护岸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抛石护岸,很难形成整体,块石容易被大洪水冲带流失,需要定期甚至年复一年维护,成本费用较高,即使形成石堆,水流遇块石后因能量的转换而形成螺旋流和回流等,容易淘蚀基础造成块石整体的不稳定,影响护岸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江水自消能淤沙管,自动收集江河流水挟带的泥沙的混凝土或钢制长管形构件。当管内集聚满沙土后,重力增加,起着类似块石作用。同时管形成构件比较长,整体性比较好,不容易产生翻滚现象,有利于集合护岸。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江水自消能淤沙管,包括消能管和淤沙管两部分,淤沙管与消能管为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消能管壁包括左右两个管侧壁、下方的管底壁和上方的管顶壁,消能管内前段设置左右两块对称的L形分导流板,消能管内中段左右两侧设置各设置一块挡流板,消能管内末段设置一块分流拦板,上、下两块固定板夹住并固定L形分导流板、挡流板和分流拦板,两块挡流板和分流拦板呈品字形,并以管轴为中心对称分布;管侧壁前端呈斜形,且管口处左右管侧壁间距小于管后段左右管侧壁间距;两块L形分导流板将消能管管口入水分成三股,L形分导流板与管侧壁和挡流板之间形成两侧分流道,两块L形分导流板之间过水口形成渐放式流道通向淤沙管;挡流板与管侧壁设置止水件。
江水自消能淤沙管,还包括淤沙管节与消能管节采用分段连接结构。
江水自消能淤沙管,还包括消能管管内的构件用固定件固定形成整体,与外面的管形构件形成套筒式结构。
消能管节入口小于淤沙管节内径和出口,设置恰当比例可以确保降低江河流水流速的同时要有足够的流量。具体是:上述的消能管在管口处L形分导流板与管侧壁之间为侧流通道,宽度为B1,L形分导流板之间形成主流通道,宽度为B2;主流出口宽度B3,L形分导流板的短边宽度B4,L形分导流板的短边宽度与挡流板间距 B5, 两块挡流板之间间距 B6,挡流板与分流拦板间距 B7 ,分流拦板与管侧壁间距 B8,左右管侧壁间距 B9;其中要求2B1+B2<B9,B3≤B2<B6,B5<B7,其他宽度要求设置合理,整个消能淤沙管要求与管轴线对称;L形分导流板的长板与短板之间夹角为θ1,45°≤θ1<90 °;斜形管侧壁内部夹角为θ2,120°≤θ2<180°。
本发明的原理:
(1)水流处于低速至小于某个临界流速时,水中沙土颗粒由悬浮状态转变为沉降凝静状态,从而在管内集聚。
(2)消能原理包括流体自冲撞、摩擦、回旋消能,形成水涌消能,流量守衡原理消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一是消能管短,节省工程投资;二是充分利用天然资源,绿色环保,可大大节省建设投资成本;三是在江河水流流速1~3m/s情况下有效运用,适应性强;四是该管结构简单,施工制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在图中,1、管侧壁 21、管底壁 22、管顶壁 3、L形分导流板 4、挡流板 5、分流拦板 6、固定板 7、止水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具体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715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