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托车的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71522.1 | 申请日: | 2016-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4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沈冰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冰燕 |
主分类号: | B60K11/06 | 分类号: | B60K11/06;B60K11/08;B62J1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215 | 代理人: | 刘治河 |
地址: | 436099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设施,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的侧系统,具体适用于提高散热效率,增强控制性。
背景技术
目前,摩托车发动机侧部常设置有侧盖本体以将主变速器、副变速器罩住,使用中发动机散发的热量以及主变速器、副变速器之间皮带传动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导致侧盖内的温度易升高,进而产生事故。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2557677U,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11月28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侧盖,摩托车发动机变速箱主轴上联接有副变速器,副变速器通过传动皮带与主变速器相联,本侧盖包括内部为空腔的且呈长板状的本体,副变速器和主变速器均位于本体内,本体上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位于副变速器两侧的本体上。虽然该设计通过进风口、出风口的设计增强了空气流通的散热作用,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该设计的散热属于被动式散热,并不是依据温度的情况作出的即时反应,散热效率较低,控制性较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散热效率较低、控制性较弱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散热效率较高、控制性较强的摩托车的侧系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摩托车的侧系统,包括侧盖本体及其内部设置的主变速器、副变速器,所述主变速器通过传动皮带与副变速器进行传动联接;
所述摩托车的侧系统还包括散热风扇、控制器与电源;所述侧盖本体的顶板上位于副变速器正上方的部位设置有散热网,侧盖本体的底板上位于副变速器正下方的部位设置有与散热网相对应的散热风扇,侧盖本体的左侧壁上近副变速器的部位设置有控制器,该控制器与侧盖本体上设置的电源的一端电路连接,该电源的另一端与散热风扇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通电片、左感温片、右感温片,所述金属外壳的顶部开设有进温口,该进温口与左感温片、右感温片、通电片共构成一个进温腔,所述左感温片的顶端与金属外壳顶壁的左部分相连接,左感温片的底端则下延伸于金属外壳的内部,所述右感温片的顶端与金属外壳顶壁的右部分相连接,右感温片的底端则下延伸于金属外壳的内部,左感温片顶端、右感温片顶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左感温片底端、右感温片底端之间的距离,通电片水平的搁置在左感温片、右感温片上,通电片的左端搁置在左感温片上近其底端的部位,通电片的右端搁置在右感温片上近其底端的部位;所述输入电源线的一端与散热风扇相连接,输入电源线的另一端穿过金属外壳的左壁后延伸至金属外壳的内部,输出电源线的一端与电源相连接,输出电源线的另一端穿过金属外壳的右壁后延伸至金属外壳的内部,输出电源线的另一端与输入电源线的另一端正对设置,输出电源线另一端、输入电源线另一端的正上方悬挂有同一个通电片,该通电片的面积大于输出电源线、输入电源线的间距。
所述侧盖本体内开设有绝缘腔,该绝缘腔与散热风扇的底部相通,且在绝缘腔内设置有电源。
所述输入电源线上位于金属外壳内部的部位的底部经左绝缘柱与金属外壳的底壁相连接,所述输出电源线上位于金属外壳内部的部位的底部经右绝缘柱与金属外壳的底壁相连接。
所述左感温片的底端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至85度,所述右感温片的底端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至85度。
所述左感温片的底端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60度,所述右感温片的底端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6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一种摩托车的侧系统中,所述侧盖本体的顶板上位于副变速器正上方的部位设置有散热网,侧盖本体的底板上位于副变速器正下方的部位设置有与散热网相对应的散热风扇,侧盖本体的左侧壁上近副变速器的部位设置有控制器,该控制器与侧盖本体上设置的电源的一端电路连接,该电源的另一端与散热风扇电路连接,使用时,不仅增加了一个散热风扇进行散热,而且该散热风扇还由控制器控制运行,控制器能根据温度的具体情况控制风扇的运行与否,不仅能进行有效散热,而且提高了风扇的利用效率,控制性较强。因此,本发明的散热效率较高,控制性较强。
2、本发明一种摩托车的侧系统中,其包括的控制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通电片、左感温片、右感温片,使用时,发动机产生的高温蔓延至进温腔后会与左感温片、右感温片相接触,导致左感温片、右感温片产生弯曲形变,弯曲后的左感温片、右感温片的底端之间的距离扩大,通电片的两端沿左感温片、右感温片下滑,脱落与感温片的接触,直至同时压住输出电源线、输入电源线,从而导通电路,进而自动开启风扇,实现温控的目的。因此,本发明不仅散热效率较高,而且控制性较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冰燕,未经沈冰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715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由轮毂电机驱动的全轮转向无人平台
- 下一篇:一种可散热的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