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升降减速带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70647.2 | 申请日: | 2016-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626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游鹏;齐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9/529 | 分类号: | E01F9/529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减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交通道路用减速带,尤其涉及一种可升降减速带。
技术背景
减速带主要是用在下坡路段,道路关卡前等路段对车辆起主动或者被动减速作用,它对道路交通安全有重要的作用。现有的减速带一般是橡胶材料或者铸钢材料组成,结构简单,由成片橡胶或者铸钢单元拼合而成,它的作用机理是当车辆以较高车速通过减速带时,剧烈的振动会从轮胎经由车身及座椅传递给驾驶员,减速带垂直曲线可以产生一个垂直方向的加速度,产生强烈的生理刺激(包括振动刺激和视觉刺激)以及心理刺激。生理刺激促使驾驶员产生强烈的不舒服感,而心理刺激则加深了驾驶员的不安全疑虑,进一步降低了驾驶员对道路环境的安全感。减速带由于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安装方便和使用效果显著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减速带能对行驶的车辆起到很好的强制限速作用,但由于现有减速带它主要利用的是车辆行驶时颠簸带来的不舒适感这一原理,从而使驾驶员驱车在限速以下时仍会受到这种不舒适感的困扰,因而发明出一种车辆在高速行驶下颠簸比较厉害,而在低速下平稳(或者无颠簸)的减速带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升降减速带,根据车速调整车辆通过减速带时的颠簸程度,从而达到限速目的。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可升降减速带,包括减速带板、支杆、滑块铰链和根据车速调节减速带板仰角的车速自适应动作装置,
所述的减速带板的固定限位板与地面活动铰接,自由端通过滑块铰链与支杆相铰接,所述支杆的另一端与地面铰接,所述的车速自适应动作装置作用于减速带板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车速自适应动作装置包括单向阻尼器,所述单向阻尼器一端与减速带板底部活动铰接,另一端与固定铰座活动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车速自适应动作装置包括具复位功能的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单向压力阀、止位销、固定限位板,所述的第一液压缸一端与减速带板底部活动铰接,另一端与固定铰座活动铰接,所述的第二液压缸设置于减速带板一侧且通过高压油管依次连接单向压力阀和第一液压缸,所述的止位销与第二液压缸驱动连接,所述固定限位板位于减速带板两侧,所述止位销位移后与固定限位板相干涉,阻止减速带板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车速自适应动作装置包括动作装置、控制装置、及测速仪,所述的测试仪与控制装置电路连接,所述的动作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路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测速仪采集的当前通过车辆的车速驱动动作装置调节减速带板仰角,并在车辆通过后驱动动作装置减速带板迅速升起。
进一步地,所述的测试仪包括雷达测试仪或激光测速仪。
进一步地,所述的动作装置包括机械式动作装置、液压式动作装置、电子动作装置或气压式动作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减速带原理是:
当车辆行驶速度过快时,传感装置测得车速信息并传递给动作装置,从而使动作装置产生响应,使可升降减速带保持凸起状态,车辆通过时会有颠簸;当汽车行驶速度较慢时,传感装置测得车速信息并传递给动作装置,从而使动作装置产生另一种响应,使可升降减速带下降至水平状态,车辆平稳通过。这样就可以根据传感装置测得的车速来激励动作装置产生不同的响应,从而调整车辆通过可升降减速带时的颠簸程度,达到限速目的。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根据车速调节减速带板升降,结构简单、控制过程平稳、控制精度高 ,能更好的规划相应路段行进车辆的车速,从而使行车道路更为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可升降减速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可升降减速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可升降减速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可升降减速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为:1-减速带板;2-滑块铰链;3-支杆;4-单向阻尼器;5-低压油管;6-第一液压缸;7-单向压力阀;8-高压油管;9-第二液压缸;10-止位销;11-固定限位板;12-动作装置;13-控制装置;14-测速仪;15-固定铰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实施例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706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