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传输模组及应用该光传输模组的光传输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68689.2 | 申请日: | 2016-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6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林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34 | 代理人: | 薛晓伟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 模组 应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传输模组及应用该光传输模组的光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传输是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以光信号形态进行传输的技术。因光传输速度比一般的电线传输快很多,且传输信息量大、传输损失少、传输速度快,因此,光传输在高科技领域被广泛应用。
光传输装置主要使用光纤进行信号传输,光线进入光纤后,经过光纤内壁的连续反射向远处传播。光纤均具有可接受角度,在进入光纤的光线在进入光纤时的入射角大于光纤的可接受角度时,光线在光纤的内部不会发生全反射,光线会发生折射传出至光纤的外部,而引起光损失,降低光传输效率。
现有的光传输装置中由光源发出的光经一凸透镜后便成为平行光束,该平行光束通过另一凸透镜会聚后进入光纤内。该类光传输装置内光线进入光纤的入射角有可能大于光纤的可接受角度,而产生光损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光传输模组,以解决上述问题。
另,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光传输模组的光传输装置。
一种光传输模组,其包括电路板、设置在该电路板上的至少一光信号发射元件、一光纤耦合透镜及至少一光纤,该光纤耦合透镜具有至少一第一凸透镜及至少一第二凸透镜,每一第一凸透镜与一光信号发射元件正对,每一第二凸透镜与一光纤正对,由光信号发射元件发射的光信号经由该第一凸透镜进入光纤耦合透镜内,再由第二凸透镜传出至光纤耦合透镜的外部并进入光纤内,该第一凸透镜具有一光心,该光信号发射元件与该第一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大于该第一凸透镜的焦距。
优选的,所述光信号发射元件为发光二极管或激光二极。
优选的,所述电路板具有一安装面,所述光信号发射元件设置在该安装面上。
优选的,所述光纤耦合透镜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垂直的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与所述电路板的安装面相对,该第二表面与所述光纤正对,所述第一凸透镜凸设在该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凸透镜凸设在该第二表面。
优选的,所述光纤具有一入射面,该入射面正对所述第二凸透镜。
优选的,所述光纤耦合透镜还具有一全反射面,该全反射面用于对经由第一凸透镜发射过来的光信号全反射,以改变光信号的传输路径,使光信号射向第二凸透镜。
优选的,所述光纤的材质为玻璃或塑料。
一种光传输装置,其包括上述光传输模组。
本发明的光传输模组通过将光信号发射单元与第一凸透镜的距离设置为大于第一凸透镜的焦距,从而使光信号穿过第一凸透镜后变为会聚光束,该会聚光束经全反射面反射后仍以会聚光束的形式进入第二凸透镜。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利用平行光束进入第二凸透镜,本发明的由第二凸透镜发出的光束的最外侧的光线从第二凸透镜的表面到入射面的路径较短;且光纤的入射面上所呈现的光斑面积较小;且该会聚光束经过第二凸透镜折射后形成的光束中的光线与第二凸透镜的光轴的夹角较小,如此,光线由入射面进入光纤内时的入射角较小,光线进入光纤内部后,在光纤的内壁上反射时的入射角较大,可以保证更多的光线在光纤的内部发生全反射而减少光信号的损失,提高光信号在光传输模组中的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光传输模组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光传输模组 100
电路板 10
安装面 11
光信号发射元件 20
光纤耦合透镜 30
第一表面 31
第二表面 32
全反射面 33
第一凸透镜 34
光心 341
第二凸透镜 35
光纤 40
入射面 4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一具体介绍。
请参阅图1,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提供一光传输模组100,其用于光信号传输。该光传输模组100包括一电路板10、设置在该电路板10上的至少一光信号发射元件20、一光纤耦合透镜30及至少一光纤40。该光信号发射元件20发射的光信号经该光纤耦合透镜30耦合后进入光纤40内。
所述电路板10具有一安装面11。该安装面11正对所述光纤耦合透镜30。该电路板10内设置有电路(图未示),该电路用于传输信号并驱动光信号发射元件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686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