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通讯系统及网络穿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68105.1 | 申请日: | 2016-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71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开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物联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物联智慧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张约宗;陈斌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通讯 系统 网络 穿透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讯系统及网络穿透方法,其包括:从联机服务器取得网络装置的地址信息;根据地址信息中的对外埠号产生由复数个埠号数值所组成的埠号数列;以及依据埠号数列中复数个端口号数值的顺序对地址信息中的对外地址发送联机封包,直至接收到来自网络装置的确认封包为止。其中,埠号数列中的一个埠号数值为对外埠号、剩余埠号数值的一部分是基于对外埠号层递生成,以及剩余埠号数值的另一部分埠号数值为随机数生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网络地址转换器的穿透(Traversal)技术,特别是关于一种网络通讯系统及网络穿透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因特网(Internet)快速发展,使用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Address)的网络装置大量增加,因此透过设置网络地址转换器(Network AddressTranslation,NAT)来减缓IPv4地址空间(address space)不足的问题。
网络地址转换器基本上是进行一个转换IP标头(header)的动作,以致使其服务的多个网络装置能共享一个IP地址连上因特网。网络地址转换器对外只使用一个IP地址(即,公开IP地址),而对内则是使用内部IP地址(private IP address)。因此,只要少数公开IP地址就能让本地的(local)所有网络装置都可以连上因特网。
现今,点对点(peer-to-peer,P2P)联机技术为目前网络装置互连时普遍使用的技术之一。然而,当二网络装置分别位在不同的NAT后方之本地网络中时,由于NAT的特质是用以屏蔽本地网络使得位在NAT后方的网络装置对于因特网来说皆是不可见,因此二网络装置会无法穿透NAT以建立点对点联机。
发明内容
在一实施例中,一种网络通讯系统,其包括第一网络装置、第二网络装置、联机服务器、第一地址转换器以及第二地址转换器。第一地址转换器用以形成第一本地网络,且第一网络装置位于第一本地网络中。第二地址转换器用于形成第二本地网络,且第二网络装置位于第二本地网络中。联机服务器位于因特网中。
第一地址转换器包括第一内部端口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外部端口,并且第一内部端口透过其中一个第一外部端口连通至因特网。其中,第一地址转换器具有第一对外地址,以及各第一外部端口具有第一对外埠号。
第二地址转换器包括第二内部端口以及复数个第二外部端口,并且第二内部端口透过其中一个第二外部端口连通至因特网。其中,第二地址转换器具有第二对外地址,以及各第二外部端口具有第二对外埠号。
第一网络装置耦接第一内部端口,并第二网络装置耦接第二内部端口。第一网络装置透过第一内部端口连通其中一个第一外部端口,并经由第一外部端口连结联机服务器。第二网络装置透过第二内部端口连通其中一个第二外部端口,并经由第二外部端口连结联机服务器。
当第一网络装置经由第一外部端口连结联机服务器时,联机服务器储存对应第一网络装置的第一对外地址与第一对外埠号。当第二网络装置经由第二外部端口连结联机服务器时,联机服务器储存对应第二网络装置的第二对外地址与第二对外埠号。
当第一网络装置自联机服务器取得第二对外地址与第二对外埠号后,第一网络装置根据第二对外埠号产生具有复数个埠号数值的一埠号数列,并透过第一地址转换器依据端口号数列中复数个端口号数值的顺序向第二对外地址发送第一联机封包,使得第二地址转换器对应各端口号数值的第二外部端口接收到第一联机封包,直至自第二网络装置接收到第一确认封包为止。
其中,位于埠号数列中其中一个埠号数值为第二对外埠号、剩余埠号数值中的一部分是基于第二对外埠号层递生成、以及剩余埠号数值中的另一部分为随机数生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物联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物联智慧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物联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物联智慧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681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