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水射流的水垢清除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68074.X | 申请日: | 2016-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25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峰;满诗涵;朱洪亮;朱孟禹;周鑫;周家恒;郭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B08B9/093 | 分类号: | B08B9/093;F22B37/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水射流 水垢 清除 方法 装置 | ||
1.基于水射流的水垢清除装置,包括伞状旋转喷洒装置(1)、电控箱(2)、电机(3)、旋转器(4)、水射流接口器(5)、导杆伸缩装置(6)、水泵(7)、储水箱(8)、导杆(9);所述伞状旋转喷洒装置(1)由拉伸器(11)、铰接环(12)、分流器(13)、导流管(14)、拉杆(15)、环形伸缩管(16)、空化喷嘴(17)、导流腔(18)以及环形喷嘴器(19)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箱(2)控制拉伸器(11)沿导杆(9)移动进而减小伞状旋转喷洒装置(1)的张开程度,使其以较小姿态进入清洗对象内部;所述伞状旋转喷洒装置(1)进入清洗对象内部后,拉伸器(11)再次沿导杆(9)移动使伞状旋转喷洒装置(1)张开,做好清洗准备;所述水泵(7)将储水箱(8)中的水加压后输出,输出的高压水射流通过水射流接口器(5)引入导杆(9),通过导杆(9)引流到分流器(13),再通过导流管(14)、导流腔(18)、环形伸缩管(16)到达环形喷嘴器(19),然后经空化喷嘴(17)喷出进行水垢清除作业;所述环形喷嘴器(19)、导流腔(18)和环形伸缩管(16)彼此交替连接组成封闭型圆环,三者在圆环上均匀布置;所述电控箱(2)控制电机(3)驱动旋转器(4)旋转进而带动伞状旋转喷洒装置(1)旋转;电控箱(2)控制导杆伸缩装置(6)使导杆(9)伸长或收缩;借助旋转器(4)的旋转和导杆(9)的伸缩进而使本装置实现对清洗对象全方位、无死角的水垢清除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基于水射流的水垢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喷嘴器(19)、导流腔(18)和环形伸缩管(16)的数量根据不同的适用清洗对象有所不同,其具体数目主要根据所清洗对象的内径尺寸决定;具体而言,环形喷嘴器(19)设置在8~20个之间,导流腔(18)设置在4~6个之间,环形伸缩管(16)设置在12~26个之间;所述环形伸缩管(16)是可伸缩的;所述环形喷嘴器(19)上设置有20~50个空化喷嘴(17)。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基于水射流的水垢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15)分为两种:一种一端铰接于导流腔(18)或环形喷嘴器(19),另一端铰接于拉伸器(11);另一种一端铰接于导流腔(18)或环形喷嘴器(19),另一端铰接于铰接环(12),所述铰接环(12)固定设置在导杆(9)末端,所述拉伸器(11)可通过电控箱(2)控制,进而沿导杆(9)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基于水射流的水垢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14)的一端接于导流腔(18),另一端接于分流器(13);所述分流器(13)固定设置在导杆(9)末端,且所述导流管(14)是可收缩的。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基于水射流的水垢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7)输出的高压水射流水压在20~30MPa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6807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