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筒形件喷淋淬火设备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67836.4 | 申请日: | 2016-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03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易幼平;张玉勋;黄始全;王并乡;董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1/667 | 分类号: | C21D1/667;C21D9/00;C21D1/18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筒形件 喷淋 淬火 设备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淬火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铝合金构件喷淋淬火设备,本发明还涉及该铝合金构件喷淋淬火设备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密度小、比强度高、耐腐蚀强,能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筒形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其材料及形状多样,轴向高度通常较高。形状主要分为锥形及直筒形,壁厚分为等壁厚及变壁厚,直径跨度大从0.5-10m。为提高产品综合性能,如强度、韧性、抗蚀性及耐疲劳特性等,需固溶、淬火处理。但淬火过程易产生过大残余应力及非均匀分布的残余应力和性能,导致构件尺寸稳定性差、后续机加工变形严重、材料使役性能降低、疲劳寿命下降等问题。残余应力过大所引起的大变形常成为新型零件设计制造需解决难题,其问题的严重性随产品尺度的增加及形状的复杂化而加剧。
残余应力是由于淬火过程中不均匀温度场所引起,随冷却速率增大而增大,而铝合金材料性能主要决定于淬火温度敏感区的冷却速率。基于此特性,分级淬火工艺成为铝合金残余应力与性能协同制造的有力手段。然而目前,铝合金筒形件通常采用浸没淬火方式,当筒形件经加热炉固溶保温后,快速放入水槽中进行浸没淬火,其中加热炉与水槽布置方式有水平及并排两种。当前筒形件淬火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浸没冷却速率有限、调整因难,难适应不同厚度筒形件对冷却速率的不同要求,很难实施分级淬火工艺以平衡残余应力与性能;浸没淬火筒形件入水有先后,使得筒形件不同部位冷却速率不一致,易致构件性能不均、变形不协调,对于构件浸没入水方向尺寸较大者影响尤为明显;对于尺寸较小的锥体筒形件,其形状特征使得筒形件内外、上下淬火介质温度及流动特性差异增大,导致筒形件不同部分所接触的淬火介质冷却能力差异更加明显,加剧了冷却的不均匀性,增加了温度梯度;对于轴向厚度不均匀的筒形件,其非均匀厚度使得筒形件在轴向的冷却速率差异增大,温度梯度增加,轴向高度性能及残余应力变化大;高的温度梯度及不均匀冷却易导致筒形件残余应力大,性能与残余应力分布不均;特别一提的是,固溶加热炉与水槽水平布置时,往往使得筒形件淬火转移时间较长,而铝合金通常要求淬火转移时间小于10秒。
喷淋淬火是把冷却介质加压从喷嘴喷出用以冷却构件,较浸没淬火,具有冷却速率高、冷却强度能控性强的特点,可实现同步、分区、分级的淬火工艺,实现构件的低残余应力与高性能协同制造。目前喷淋淬火工艺在钢及铝合金板型材淬火处理上得到较广泛应用,然而在构件上应用较小,少见在筒形件及回转体上运用。据查,能适用于筒形件的喷淋淬火装置,公开有5个中国专利文献。文献1专利号98227376.2,文献2专利号CM20114258,文献3专利申请公布号CN 101701329,文献4专利号201410637230.9,文献5专利申请号201410768015.2。
文献1所述淬火装置提出了用喷淋方式对一种环形件进行淬火,淬火时,工件旋转以提高喷淋均匀性。但因存在如下不足不能推广至筒形件的喷淋淬火处理:根据其描述,推断淬火炉与加热炉为水平布置,加热炉、淬火炉二者所占地面空间大,随着筒形件外径尺寸增大,转移路程增加明显,淬火转移时间长,难满足技术要求,当处理大直径筒形件时,转移时间及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将更加突出;未设置专门喷嘴冷却筒形件端面,忽视了端面冷却对构件影响,实际上随着构件尺寸厚度与高度之间比例的增加,这些影响不能忽视。
文献2针对棒材提出了一种立式喷淋淬火装置,加热炉与淬火炉成上下垂直布置,由单一筒形件运输系统在加热炉与淬火炉间转移工件,缩短了工件从加热炉至淬火炉转移时间,减少了设备整体占地面空间。但是,因存在如下不足不能满足铝合金筒形件喷淋淬火需要:这种结构决定了其工件、喷嘴只能静止,未采取措施消除喷嘴布置及喷嘴制造偏差对工件冷却均匀性的影响;未设置专门喷嘴冷却筒形件端面,忽视了端面冷却对构件影响,实际上随着构件尺寸的增加,这些影响不能忽视;喷嘴位置固定,不能根据回转体尺寸变化而快速改变,而喷嘴至冷却面的距离对冷却效果有明显影响;加热炉与喷淋淬火区位置固定,不利工业大批量生产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678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