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地线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66577.3 | 申请日: | 2016-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111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龙;李建华;杨泽;刘昌全;张宇;冯升才;房为民;刘宪平;查黎民;王青琴;周玉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西宁供电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H01R11/14;H02G1/02 |
代理公司: | 西宁工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3102 | 代理人: | 沈耀忠 |
地址: | 810001 青***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接地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地线。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力施工作业过程中,现有的接地线在搬运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四方面的不足:
第一、目前的电力施工作业过程中,一般需要多组接地线,现有的接地线较笨重,不便搬运;
第二、现有的接地线在使用前后,接地线软铜线是缠绕在接地棒和接地钎上的,使用过程前后接地线软铜线互相缠绕,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拆分;
第三、接地线挂设时必须先接接地钎、后挂接地棒,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易造成先挂设接地棒后钉入接地钳的错误顺序,导致人身意外的发生;
第四、挂设接地线的过程中,作业人员未将接地棒端部牢固的挂接在金属构件上,而是挂接在绝缘材质上,起不到保护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地线,其特征在于:车架(2)的底部设置有车轮(1),车架(2)的前端设置有推拉杆(3),推拉杆(3)上挂有接地棒(4),车架(2)中部设置有壳体(5),线轮(6)通过轴固定在壳体(5)内,壳体(5)与轴之间设置有轴承(9),软铜线A(18)一端与接地棒(4)相连通,软铜线A(18)的另一端与轴承(9)的内圈相连通,软铜线B(19)的一端固定在轴承(9)的外圈上,软铜线B(19)的另一端与接地钎(7)的顶端固定,接地钎(7)上设置有压块(8),接地钎(7)的底端穿在车架(2)的通孔内,车架(2)的通孔上边沿固定有弹簧(12),弹簧(12)的另一端与刹车条(10)连接,刹车条(10)的中部套在支撑杆(11)上,刹车条(10)扣在线轮(6)的边沿上,刹车条(10)为“Ω”形,接地棒(4)端部设置有电源(17),电源(17)的正极通过导线C(14)与指示灯(13)相连通,电源(17)的负极通过导线与夹持件B(16)相连通,夹持件A(15)通过导线与指示灯(13)相连通,夹持件A(15)与夹持件B(16)不接触。
所述线轮(6)与轴之间设置有平面涡卷弹簧片。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为:先将接地钎(7)钉入地面以下0.6米后,设置在车架(2)的通孔上边沿上弹簧(12)拉动刹车条(10),刹车条(10)与线轮(6)边沿相离,解除闭锁,线轮(6)转动可以抽出缠绕在线轮(6)上的软铜线A(18)。只有当接地棒(4)端部挂在金属构件上时,夹持件A(15)上正极与夹持件B(16)导通,指示灯点亮,验证接地线挂设安全可靠。作业人员可进行下一步工作。待工作结束,先取下接地棒端部(4),待放下接地棒的过程中平面涡卷弹簧片恢复弹性形变,线轮(6)转动将软铜线A(18)缠绕在上面,再拔出接地钎(7),刹车条(10)重新将线轮(6)固定好,完成闭锁,工作结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当只有在接地钎(7)钉入地面以下0.6米后,软铜线A(18)方可抽出,不会造成顺序错误,不会发生人身意外,接地棒(4)上设置有指示灯,当只有牢固的挂接在金属构件上时,才能点亮指示灯方便操作人员准确判断接地线所处的位置,保护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其次本发明在线轮(6)与轴之间设置有平面涡卷弹簧片设置了平面涡卷弹簧片,具备伸缩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方便,最后,新型接地线外观简洁,搬运方便,给作业人员带来了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车轮,2、车架,3、推拉杆,4、接地线头,5、壳体,6、线轮,7、接地钎,8、压块,9、轴承,10、刹车条,11、支撑杆,12、弹簧,13、指示灯,14、导线C,15、夹持件A,16、夹持件B,17、电源,18、软铜线A,19、软铜线B。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西宁供电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西宁供电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665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