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罩式光亮退火炉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47258.8 | 申请日: | 2016-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031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郑潇然;郑英;周童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英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C21D1/26;C21D1/767;C21D1/773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3001 | 代理人: | 邓淑红 |
地址: | 410205***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亮 退火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热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惰性气体保护的罩式光亮退火炉。
背景技术
传统的罩式光亮退火炉通常由内罩、加热罩、冷却罩及底座等组成,内罩通过法兰及密封圈与底座压紧在一起,产品装于充满惰性气体的内罩中,通过一台搅拌风机对罩内气体进行搅拌。加热罩内侧装有加热器,通过辐射加热内罩的外壁,再通过内罩的内壁加热装罩内的工件,当加热与保温完成后吊走加热罩,再通过冷却罩对内罩进行冷却,从而使内罩中的产品冷却。
这种经典的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工件的加热必须先辐射加热内罩,只有内罩加热后才能加热工件,这样加热效率不高且加热罩到内罩的温度梯度较大,致使加热器必须长时间处在较高的工作温度,因而能效较低;
(2)内罩内的风机仅起到搅拌的作用,并没有形成强制对流的风,因此,内罩内的空气流动是无序的,不利于提高工件温度均匀性及温度精度;
(3)内罩与底座的连接面积较大,并且通常需要水冷,导致漏热较多;
(4)内罩上部工作温度高,下部工作温度低,热差较大,因而导致内罩与底座的密封可靠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抽高真空、惰性气体快速有序循环的高能效罩式光亮退火炉。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罩式光亮退火炉,包括下炉体和密封压接于其上方的上炉体,两炉体的内径一致,下炉体内布置有支柱,支柱的上端连接有水平布置的底座板,工件置于底座板上通过筒型罩体罩住,上炉体罩于筒型罩体外,下炉体的底部连接有循环风机,筒型罩体和上炉体之间的空腔中布置有加热体,炉体内布置有冷却水管,下炉体的底部连接有惰性气体进气阀、顶部连接有重力安全阀,下炉体的下端有支撑架;使加热体发热,通过循环风机强制炉体内形成循环风来加速工件的加热升温过程,加热升温和保温过程完成后,往冷却水管中通入冷却水将炉体内的热量带走使工件冷却。
作为优选,所述上炉体和下炉体的内壁均为不锈钢板,上炉体壁体的下端面和下炉体壁体的上端面均为不锈钢板,内壁不锈钢板的厚度大于端面的不锈钢板厚度。炉体内壁采用2-4mm厚的不锈钢板,以保证强度。端面采用0.5-1mm的不锈钢板,以减小传热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上炉体和下炉体之间通过分别连接于两炉体端部外壁的法兰压接,两法兰之间设置有内外两个橡胶的密封圈,内密封圈为耐高温密封圈,外侧的密封圈硬度大于内侧密封圈的硬度,内侧密封圈的直径大于外侧密封圈的直径;上炉体下端法兰的连接面为平面,下炉体上端法兰的连接面有两个用于嵌装两密封圈的环形槽,两密封圈的上部位于环形密封槽外。真空密封主要由内侧的密封圈保证,外侧的大密封圈硬一些,上炉体的重量主要由它支撑,同时与内侧的密封圈之间形成一个压力差,从而可以更好的保障炉内真空。
进一步的,所述上炉体和下炉体的壁体之间设置有热气挡圈,下炉体的内壁和上端面交界处设置有厚度大于内壁厚度的不锈钢圆环,热气挡圈的下部嵌装于不锈钢圆环中。热气挡圈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另一方满可以延长橡胶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发热体沿所述筒型罩体的高度方向布置,筒型罩体的上方和下炉体中分别布置有所述冷却水管。
作为优选,所述筒型罩体的上端和底座板上分别布置有贯穿厚度的通风孔;底座板的下侧连接有锅底型的下集风罩,下集风罩的底部中心位置处有集风孔。
作为优选,所述循环风机包括电机和叶轮,电机的输出轴和叶轮轴之间通过带传动连接,叶轮位于下炉体内,叶轮轴包括中空段和实心段,实心段的内端与叶轮连接为一体、外端与中空段焊接为一体,中空段通过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的筒座安装固定,筒座为两端封闭的圆筒体,叶轮轴穿过圆筒体内端和外端的端板处分别连接有调心滚子轴承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两轴承分别通过分别固定于相应端板内侧的轴承座安装固定;圆筒体的外壁布置有散热片,圆筒体的外壁和所述支撑架之间还连接有加强筋板。叶轮轴的皮带轮安装段为锥形度,皮带轮的轴向中心有相应的锥形孔,皮带轮的外端和叶轮轴之间通过压板及紧固螺钉安装固定;叶轮的安装位置对应所述下集风罩底部的集风孔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英,未经郑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472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