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轧高强钢汽车板除鳞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41778.8 | 申请日: | 2016-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21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于洋;王畅;王林;孙超凡;陈瑾;李研;张栋;高小丽;张亮亮;陈斌;李树森;崔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22 | 分类号: | B21B1/22;B21B45/06;B21B37/7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鳞 精轧 中间坯 板坯 加热段 粗轧 高强钢 均热段 汽车板 热轧 加热炉 板坯加热 方案应用 精轧机组 色差缺陷 出炉 镀锌 均热 冷轧 双排 加热 出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轧高强钢汽车板除鳞方法,板坯加热步骤:所述板坯在加热炉内依次经第一加热段、第二加热段和均热段加热至1200℃~1220℃后出炉,在炉时间≤180min,在所述均热段的均热时间≤30min,所述板坯在所述第二加热段出口的温度为1110~1150℃;粗轧步骤:所述板坯进入粗轧区进行粗除鳞和粗轧,形成中间坯;精轧步骤:精轧入口除鳞集管开启双排对所述中间坯在进行精轧除鳞之后,所述中间坯进入精轧机组进行精轧,其中,所述精轧除鳞的除鳞压力19~22MPa,控制所述中间坯在精轧入口温度为950‑1010℃,解决了现有除鳞方案应用在板坯中Si含量≥0.4%时仍然会存在红鳞缺陷的技术问题,进而消除了冷轧的连退及镀锌色差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热轧高强钢汽车板除鳞方法。
背景技术
DP钢(双相钢)及TRIP钢(形变诱导塑性钢)的强度在500MPa到1500MPa之间,是先进高强钢中最主要的两类钢种,具有很好的吸能性,广泛应用于汽车轻量化和提高安全性方面,如应用于汽车结构件、安全件和加强件如A/B/C柱等零件。为降低合金成本,该两类钢种成分设计上均采用高Si元素、高Mn元素设计,部分牌号添加适量Cr元素提高淬透性。
众所周知,Si元素的添加,特别是当Si含量高于0.4%时,会导致带钢表面极易产生红锈缺陷(也称红鳞缺陷)。这主要是因为Si元素极其容易在氧化铁与钢基体的界面处产生富集,形成铁橄榄石相(Fe2SiO4)。无论是加热过程的炉生铁皮,还是粗轧过程的二次铁皮,该富Si层的存在都会不同程度的导致热轧除鳞难度的提升。除鳞不净的铁皮形成红鳞缺陷,遗传至酸洗、冷连轧工序,在连退过程形成明显的色差缺陷。根据界面位置残存的富Si层的量的不同以及连退炉区气氛控制的不同,色差可以显示为明暗不同、发黄、发红、甚至发黑等各种形貌。如果冷连轧后的产品进入镀锌工序,那么带钢表面残存的富Si物质会严重影响热浸镀工序Zn液与铁基体的反应,从而导致镀锌成品的色差缺陷。
由于该DP钢(双相钢)及TRIP钢的红鳞缺陷是由材料本身的特质引发,控制难度高,难以找到有效的控制手段解决这一缺陷,极大地影响了该两类钢种的成品表面质量。现有除鳞方案通过大幅度提高板坯加热温度>1280℃来去除界面富Si层、进而消除红鳞缺陷的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对于Si含量≤0.4%时能够彻底消除热轧红鳞,但是应用在板坯中Si元素含量≥0.4%时仍然会存在红鳞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热轧高强钢汽车板除鳞方法,解决了现有除鳞方案应用在板坯中Si元素含量≥0.4%时仍然会存在红鳞缺陷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热轧高强钢汽车板除鳞方法,应用于Si含量≥0.4%的热轧高强钢汽车板,所述热轧高强钢汽车板除鳞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板坯加热步骤:所述板坯在加热炉内依次经第一加热段、第二加热段和均热段加热至1200℃~1220℃后出炉,在炉时间≤180min,在所述均热段的均热时间≤30min,所述板坯在所述第二加热段出口的温度为1110-1150℃;
粗轧步骤:所述板坯进入粗轧区进行粗除鳞和粗轧,形成中间坯;
精轧步骤:精轧入口除鳞集管开启双排对所述中间坯在进行精轧除鳞之后,所述中间坯进入精轧机组进行精轧,其中,所述精轧除鳞的除鳞压力19-22MPa,控制所述中间坯在精轧入口温度为950-1010℃。
优选的,在所述板坯加热步骤中:在所述加热炉内的所述板坯均采用间距为1600mm~2000mm装钢。
优选的,在所述加热炉内,所述板坯均采用间距为1800mm装钢。
优选的,在所述板坯加热步骤中:控制所述加热炉内空气过剩系数为0.93-1.0。
优选的,所述控制所述加热炉内空气过剩系数0.93-1.0,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417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