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负极材料及使用该石墨的快充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29312.6 | 申请日: | 2016-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15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李义;黄艳;李国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格林德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惠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C01B32/205 | 分类号: | C01B32/205;H01M4/587;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5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负极 材料 使用 锂离子电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负极材料及使用该石墨的快充锂离子电池,所述的石墨负极材料孔径大、孔隙率高,是加入造孔料制造出来的;造孔料是沸点低于石墨化温度的金属、非金属的单质或者其化合物,先和石墨原料混合,在石墨化过程中造孔料受热蒸发掉,在石墨粉体上留下大量孔洞,从而形成造孔。本发明的石墨负极材料的孔径和孔隙率由造孔料的粒径和比例决定。使用该石墨负极材料制作的锂离子电池可以5C以上快速充电且循环寿命长。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使用了本发明的石墨的负极片以及正极片、隔膜、电解液和外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锂离子电池材料及其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负极材料及使用该石墨的快充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新能源行业,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是目前新能源汽车最主要的动力提供者。
更重要的是以锂离子电池为动力单元的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实现了零排放,避免了传统燃油车的尾气污染,对改善空气质量,降低PM2.5含量大有裨益。
但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锂离子电池动力单元还存在着一些弱点,比如燃油汽车在燃料耗尽后到加油站只要十几分钟就可加满一箱油,而锂离子动力单元要充满电需要5个小时以上,根本无法同日而语。
缩短动力电池的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早已刻不容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电池企业以及各大研究机构都在大力开发快充电池,但大家仍然面临许多困难,鲜有成功产品面世。
其中主要的问题在于一旦采用快速充电,那么充电倍率必然加大,而常规锂离子电池一旦大倍率充电,其循环寿命将大幅缩短,严重影响电池的安全和使用期限,造成电池的自身价值缺失而形成资源浪费。
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最重要的控制步骤之一在于锂离子从负极表面到石墨内部的扩散,常规石墨材料的孔径小,孔隙率低,锂离子要缓慢由外往内部渗透。常规电池最大充电倍率在1C左右,一旦大电流充电,来不及扩散到石墨内部的锂离子就可能会在负极石墨表面析出,析出的锂和电解液反应生成氟化锂等难溶解的锂盐覆盖在石墨表面,挡住石墨表面的微孔,使其他锂离子无法进入负极石墨内部,随着循环进行,电池容量越来越低。所以为了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大多数锂离子电池都采用0.2C充电,充满需要5个小时以上。
解决以上问题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大石墨材料内部的孔径与孔的数量,这样在电池充电时锂离子可以通过材料内部的孔道迅速从石墨表面扩散到内部的各个部位,完成充电,这就可以实现大倍率充电。
经过反复研究与试验,一种新的孔径大、孔隙率高的石墨负极材料问世了,通过使用这种材料制作的锂离子电池可以5C以上快速充电,12分钟可以充满95%的电量,室温环境下5C循环寿命超过2000次。采用本发明制造的电池制造新能源汽车动力单元,到充电站只要12分钟就可以充入95%的电量,几乎就和现在的传统燃油汽车到加油站加油的速度差不多了。
发明内容
一种石墨负极材料及使用该石墨的快充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墨负极材料孔径大、孔隙率高,是加入造孔料制造出来的;所述的造孔料是沸点低于石墨化温度的金属、非金属的单质或者其化合物,先和石墨原料混合,在石墨化过程中造孔料受热蒸发掉,在石墨粉体上留下大量孔洞,从而形成造孔。所述的石墨的孔径和孔隙率是由造孔料的粒径和比例决定的。
所述的石墨负极材料的制造工艺是:首先将造孔料和加工后的石油焦或者针状焦粉混合均匀,然后加沥青捏混(原料也可以分别和沥青先混合),再挤压定型成薄片,再煅烧预石墨化,再高温石墨化,最后粉碎得到成品石墨。与常规的石墨生产工艺不同,本工艺要把捏混后的定型为薄片,这样就有利于造孔料高温气化后挥发散出,如果片太厚可能导致气体无法散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格林德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惠州学院,未经深圳格林德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惠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293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冷壁环境控制的石墨烯生长系统
- 下一篇:一种微晶石墨的纯化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