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适配体检测黄曲霉毒素B1或M1的试纸条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25660.6 | 申请日: | 2016-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49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陈爱亮;朱超;张桂兰;黄亚飞;闫娇;白文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533 | 分类号: | G01N33/533;G01N33/55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白艳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曲霉毒素 适配体 检测 包被 标记物垫 检测探针 质控探针 反应膜 检测区 偶联物 试纸条 质控区 试纸 互补单链DNA 生物素标记 样品吸收垫 荧光素标记 分子形成 核苷酸序 特异性强 载体蛋白 灵敏度 半抗原 亲和素 吸水垫 偶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适配体检测黄曲霉毒素B1或M1的试纸条。本发明提供了所提供的检测黄曲霉毒素B1或M1的试纸,包括样品吸收垫、标记物垫、反应膜和吸水垫;所述标记物垫包被检测探针,所述检测探针为荧光素标记的黄曲霉毒素B1适配体;所述黄曲霉毒素B1适配体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1;所述反应膜包括检测区和质控区;所述检测区包被黄曲霉毒素B1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形成的偶联物;所述质控区包被质控探针,所述质控探针由亲和素偶联生物素标记的黄曲霉毒素B1适配体互补单链DNA分子形成的偶联物。本发明的检测黄曲霉毒素B1或M1的试纸具有灵敏度高、精确定量、特异性强、简单方便和检测时间短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适配体检测黄曲霉毒素B1或M1的试纸条。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频繁出现饲料、牛奶、花生油、粮食等中黄曲霉毒素超标现象,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黄曲霉毒素是来自于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所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物,具有急慢性毒性、致突变性、致癌性和致畸性。黄曲霉毒素对家畜和家禽影响很大,特别猪的敏感性最大,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受损或癌变、肠道出血、免疫力下降、生长发育不良等危害,我国国家法规对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不得超过20ppb。黄曲霉毒素由约20种相似的化学物质组成,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B1、B2、M1、M2、G1、G2,其中黄曲霉素毒素B1(AFB1)是黄曲霉毒素家族中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一种,其毒性比氰化钾强10倍,其致癌性比二甲基亚硝胺强75倍。人的原发性肝癌也很可能与黄曲霉毒素有关,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一级致癌物,世界各国对黄曲霉毒素B1(AFB1)都作了严格的限量标准。黄曲霉毒素M1(AFM1)是黄曲霉毒素B1的代谢物,其基本结构为一个二呋喃环的氧杂萘邻酮,与黄曲霉毒素B1的致癌性基本相似,但毒性低于黄曲霉毒素B1,然而与氰化钾和砒霜相比,仍属特别剧毒物质,为强致癌剂。
目前,黄曲霉毒素B1或M1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TLC法虽然具有设备简单的优点,但其灵敏度低。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灵敏度高、分离能力强、特异性好和测定结果可靠等特点,但如果样品成分复杂,在进行液相色谱分离前,需对样品作彻底有效的净化处理,不适合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并且设备仪器昂贵,不易普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是目前常使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它具有快速、灵敏、可定量、对样品纯度要求不高,特别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但由于需要酶标仪和操作熟练的人员以及检测时间相对较长,所以不适合现场快速检测。因此急需开发新的快速简单灵敏的黄曲霉毒素B1或M1的快速检测方法。
核酸适配体作为一种新型识别分子,是通过SELEX技术从1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黄曲霉毒素B1或M1的试纸。
本发明所提供的检测黄曲霉毒素B1或M1的试纸,包括样品吸收垫、标记物垫、反应膜和吸水垫;
所述标记物垫包被检测探针,所述检测探针为荧光素标记的黄曲霉毒素B1适配体;所述黄曲霉毒素B1适配体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1;
所述反应膜包括检测区和质控区;
所述检测区包被黄曲霉毒素B1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形成的偶联物;偶联物AFB1-BSA的结构式如图1。
所述黄曲霉毒素B1半抗原能与所述黄曲霉毒素B1适配体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256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