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振抗蠕动压缩封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23025.4 | 申请日: | 2016-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046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忠;孙宝全;王增林;谷开昭;田俊;张福涛;刘红兰;黄志宏;王进京;黄辉才;曾凡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33/126 | 分类号: | E21B33/126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37224 | 代理人: | 董庆田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振抗 蠕动 压缩 封隔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井下封堵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耐振抗蠕动压缩封隔器。
背景技术
注水开发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层间差异加剧,为了提高开发效果,需要进一步加强精细分层注水。目前油田分层注水管柱常用的上提解封的液力压缩式封隔器,该类封隔器应用在注水压力波动大和注水层间压力差异大的水井中会出现注水管柱上下蠕动和封隔器自动解封的问题,会降低分层注管柱的分层效果,影响了注水分层合格率,降低了管柱及配套工具在井寿命,增加了后期恢复作业工作量。此外目前诸多油田也开发了各种抗蠕动类延长寿命的工具,但都是在小变形的条件下可行,当遇到大压差,高温度情况时,管柱在高温高压情况下,特别是单井开采中遭遇周围油水井作业措施而产生交变压力时,几千米的管柱变形量不再适合选用补偿蠕变的井下工具来解决。
精细分层、长寿命、深井、高温高压等工况下给注水工艺管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简化注水管柱结构,提高在井工具可靠性,还要改善管柱受力状态,优化管柱工作环境,因此设计了耐振抗蠕动压缩封隔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振抗蠕动压缩封隔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以抵抗振动,抵消大的管柱轴向变形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振抗蠕动压缩封隔器,包括中心管、胶筒套、胶筒组合、液缸机构,所述中心管外侧套设胶筒套并用防松钉紧固,所述胶筒组合和液缸机构安装在胶筒套外侧并用解封钉紧固,还包括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安装于胶筒套与中心管之间的环空内,或者安装于胶筒组合的轴向端部,所述胶筒套和中心管开设相连通的径向孔并同时连通至液缸内腔。
所述缓冲机构为碟簧组合或者胶皮气囊或者压缩弹簧。
所述胶筒套中部内壁设有台阶,把胶筒套与中心管之间的环空分隔成环空上腔和环空下腔,所述环空上腔内和环空下腔中均设置缓冲机构,所述环空上腔内还安装有注入环,用于连通胶筒套和中心管开设相连通的径向孔。
所述环空上腔中的缓冲机构最上端顶在中心管外壁开设的止位台上,所述环空下腔中的缓冲机构下端顶在止位筒上,止位筒下端坐落在锥套上,锥套和中心管之间通过剪钉和安全环连接固定。
所述安装于胶筒组合的轴向端部的缓冲机构一端顶在胶筒组合端部,另一端顶在锥套上,锥套和中心管之间通过剪钉和安全环连接固定。
所述液缸机构位于胶筒组合的上方或者下方。
所述位于胶筒组合的上方的液缸机构包括液缸、活塞、锯齿套、锯齿环,所述液缸与胶筒套螺纹连接,用防松钉紧固,并用密封圈密封,所述活塞安装在液缸与胶筒套之间环空内,所述锯齿套与液缸下侧螺纹连接并用防松钉紧固,所述的锯齿环安装在液缸下端且锯齿套和活塞之间环空内。
所述位于胶筒组合的下方的液缸机构包括液缸、活塞、锯齿套、锯齿环,所述液缸与胶筒套螺纹连接,用防松钉紧固,并用密封圈密封,所述活塞安装在液缸与胶筒套之间环空内,所述锯齿套与液缸下侧螺纹连接并用防松钉紧固,所述的锯齿环安装在液缸下端且锯齿套和活塞之间环空内;所述活塞下端螺纹连接卡瓦机构的上椎体。
所述止位筒下端外径小于胶筒套下端的外径,所述锥套外径不大于止位筒下端外径,所述中心管下端连接下接头,下接头外侧安装挡环,所述挡环外径与卡瓦机构外径相同。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增加了胶筒与油水井管柱的缓冲机构,改善了封隔器工作环境,解决了封隔器因管柱振荡造成的坐封不可靠问题,保障环空胶筒有效密封状态的稳定性。
(2)缓冲管柱受力冲击的工况,改善其他井下工具工作环境,保障其功能和性能,延长在井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耐振抗蠕动压缩封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3、图4为另外三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中:中心管1,密封圈2,胶筒套3,液缸4,活塞5,锯齿套6,胶筒上座7,胶筒8、10,隔环9,胶筒下座11,止位筒12,安全环13,锥套14,挡环15,下接头16,碟簧组合17、19、20,注入环18,锯齿环21,卡瓦机构22,弹簧基筒23,弹簧24。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230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