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用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21366.8 | 申请日: | 2016-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8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晓维 |
主分类号: | A61K36/758 | 分类号: | A61K36/758;A61P17/00;A61K33/06;A61K33/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8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用 治疗 慢性 湿疹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治疗皮肤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以六种中草药为原材料制成外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的汤剂。
背景技术
湿疹的西医临床现状: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湿疹病因复杂,常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结果。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是复杂的内外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1.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
(1)急性湿疹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如继发感染,炎症更明显,可形成脓疱、脓痂、毛囊炎、疖等。自觉剧烈瘙痒。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多对称发布。
(2)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疹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也可开始即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自觉瘙痒剧烈。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
2.根据皮损累及的范围,分为局限性湿疹和泛发性湿疹两大类。
(1)局限性湿疹仅发生在特定部位,即可以部位命名,如手部湿疹、女阴湿疹、阴囊湿疹、耳部湿疹、乳房湿疹、肛周湿疹、小腿湿疹等。
(2)泛发性湿疹皮损多,泛发或散发于全身多个部位。如钱币性湿疹、自身敏感性湿疹等。
湿疹病因复杂,治疗好转后仍易反复发作,难根治。因临床形态和部位各有特点,故用药因人而异。
1.一般防治原则寻找可能诱因,如工作环境、生活习惯、饮食、嗜好、思想情绪等,以及有无慢性病灶和内脏器官疾病。
2.西医内服疗法选用抗组胺药止痒,必要时两种配合或交替使用。泛发性湿疹可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但不宜长期使用。
3.外用疗法根据皮损情况选用适当剂型和药物。急性湿疹局部生理盐水、3%硼酸或1∶2000~1∶10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湿敷。亚急性、慢性湿疹应用合适的糖皮质激素霜剂、焦油类制剂或免疫调节剂,继发感染者加抗生素制剂等。
湿疹的中医临床现状:
中医认为湿疹发病原因乃先天禀赋不耐,后天失调养;饮食不节,过食醒、动风之食物,炙熄厚味,浓茶烟酒,辛辣刺激之品,伤及脾胃;生湿停饮,使脾为湿困,水湿停滞,或因外感淋雨涉水,久卧湿地。使内外湿邪相搏久而化热,湿热蕴结,充于肌肤腠理,浸淫肌肤而发病,湿热化火可发为急性湿疹,常表现热重于湿,湿热蕴结肌肤则多为慢性湿疹,常表现为湿重于热。湿邪郁久亦可化燥伤阴致脾虚血燥。
从公开的资料显示,中医临床内服中药治疗湿疹按以下辨证施治:
1.湿热内蕴、热盛于湿(热盛型)
主证:发病急、病程短,相当于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表现为皮肤潮红肿胀灼热,状如涂丹,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疙密集,渗液流津,瘙痒无休,抓后痒痛相兼,渗出不止。常伴身热心烦,口渴思饮,大便秘结,小溲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辨证:湿热内蕴,热盛于湿。乃因内热炽盛,蕴湿不化,或兼感毒热或风热之邪,继发感染或外感风邪,风湿热毒搏结,薰蒸肌肤而发。血热毒盛则斑疹鲜红灼热,湿蕴不化则见肿胀水疱,脂水淋漓;蕴热化火,心火内生则心烦不眠、瘙痒难忍。治法: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祛风止痒。方用龙胆泻肝汤、清热除湿汤、清肤合剂、石兰草煎剂等。
2.湿热内蕴,湿重于热(湿盛型)
主证:多见于亚急性湿疹及体弱脾虚患急性湿疹者。表现为皮肤轻度潮红,有淡红色或暗红色粟粒状丘疹、水疱、轻度糜烂、渗出、结痂、脱屑反复发作者,痒重抓后糜烂渗出不止。可有胃脘满闷,饮食不香,口中黏腻,口渴而不思饮,身倦乏力,女性白带清稀,淡而不臭,便不干或先干后塘,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辨证:湿热内蕴,湿盛于热。治法:清脾除湿,佐以清热。方用清脾除湿汤加减。
3.脾虚血燥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晓维,未经李晓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213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配方
- 下一篇:一种防治野鸡呼吸道疾病的中药液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