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可靠性容栅尺裂缝计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19233.7 | 申请日: | 2016-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8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汉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汉忠 |
主分类号: | G01B7/14 | 分类号: | G01B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1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靠性 容栅尺 裂缝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裂缝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容栅尺的裂缝计。
背景技术
容栅传感器是一种基于变面积工作原理,可测量大位移的电容式数字传感器。它与其它数字式位移传感器,如光栅、电感调频等相比,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分辨率和准确度高、测量速度快、功耗小、成本低、对使用环境要求不高等突出的特点,因此在电子测量技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测量技术向精密化、高速化、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经济化、非接触化和多功能化方向的发展,容栅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基于上述优点,国内外相关厂家可发了一系列容栅传感器,在铁路、公路、地铁、桥梁、隧道、矿井、建筑、水利水坝等土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现有容栅传感器存在如下缺点:其价格高,结构相对复杂,不同品牌之间兼容性差等,局限了容栅传感器的使用范围。
容栅传感器是容栅尺的重要组成部件,目前,容栅尺在国内已经应用成熟,其带有扩展接口,常用于桥梁、边坡、岩壁等表面裂缝的变形测量,但容栅尺的数据接口往往与通用的传感器接口难于匹配,这就与高一级的计算机联接形成测量系统造成了非常大的障碍。现有的裂缝计还没用采用容栅尺的结构来直接进行岩体或边坡裂缝变形的测量,此外,还不具有定位功能,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的一种高可靠性容栅尺裂缝计。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可靠性容栅尺裂缝计,其中,其包括一容栅尺,与所述容栅尺的数据接口连接的用于将容栅尺的数据接口转换成通用传感器接口的转换器;
所述转换器包括:微处理器,分别与所述容栅尺数据接口和所述微处理器连接的接口转换电路,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的RS485接口。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进一步地,所述接口转换电路为电平接口转换电路,用于所述容栅尺的数据接口与所述RS485接口的电平转换。
进一步地,所述转换器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的数据存储器和数字编码器。
进一步地,所述转换器连接有一通用供电模块,所述RS485接口连接有一通用数据采集处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处理模块用于采集和处理所述转换器转换后的数字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转换器连接有与所述RS485接口连接的静电保护模块和防雷保护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容栅尺包括横梁,固定在所述横梁底部的第一测杆,活动设置在所述横梁上的第二测杆,所述第一测杆、第二测杆用于固定在裂缝两侧的被测点上,所述横梁设置有刻度。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测杆和第二测杆的距离的传感器,以及与所述传感器连接并且固定在所述第二测杆顶部的数字显示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容栅尺上连接设置一将容栅尺数据接口转换为通用传感器接口的转换器,使得容栅尺可以通过RS485接口与外界通信连接,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更换不同的传感器,降低了生产厂商的生产成本,并且采用该结构的高可靠性容栅尺裂缝计其具有数据传输效率高、抗噪声干扰性好、通信距离大的优点,能满足远距离传输的需求。本发明稳定性好,可靠性佳,操作使用方便,设计新颖,实用性强,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高可靠性容栅尺裂缝计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2是总电源电路示意图。
图3是容栅尺电源电路示意图。
图4是接口转换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是微处理器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是数据存储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是数字编码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是RS485接口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9是静电保护模块和防雷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0是高可靠性容栅尺裂缝计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容栅尺10;
横梁110;
第一测杆111;第二测杆112;数字显示屏113;
岩石壁20;
裂缝21;
第一测点210;第二测点220。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发明的发明实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汉忠,未经李汉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192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