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充电插座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14474.2 | 申请日: | 2016-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90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袁孝友;王少万;朱颖志;宋春祥;贾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中航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R31/06 |
代理公司: | 青岛申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3 | 代理人: | 霍本俊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充电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插座,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上的一体化充电插座。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充电使用需求,车辆内部都会设置充电端口,然而多会选用到交流电和直流电等需求,国标交流车辆插座采用7芯结构,常用为单相220V充电模式,国标直流车辆插座采用9芯结构,通过现行国标研究,现行国标充电插座由GB/T20234-2015定义,对交流和直流两种充电模式分别定义,其脚位定义和结构定义都不能互相兼容,造成目前市场上必须同时设置交流充电口和直流充电口的问题,一方面会影响车辆结构设计,另一方面会导致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中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是一种一体化充电插座,采用这种设计可以节省成本的同时,车辆内部布局得到优化,更加合理,本次方案即考虑基于以上情况实现交直流口的兼容,同时要求完全符合国标要求,可大范围的投入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一种一体化充电插座,包括直流座和交流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座和所述交流座组成公共端,所述的直流座上设有9个端口组成,所述的交流座上由7个端口组成,其中所述的交流座上的交流电源L2与所述直流座直流电源正串联、所述的交流座上的交流电源L3与所述直流座上的直流电源负串联、所述的交流座上的J电平台与所述直流座上的Z电平台并联、所述的交流座上的充电连接确认CC1与所述直流座上的控制导引串联、所述的交流座上的充电连接确认CC2与所述直流座上的充电连接确认串联。
优选的,所述的直流座上设有9个端口组成,分别为:充电通信CAN-L、充电连接确认CC2、充电通信CAN-H、直流电源正、充电连接确认CC1、直流电源负、低压辅助电源负、Z电平台和低压辅助电源正。
优选的,所述的交流座上由7个端口组成,分别为:充电连接确认、控制导引、交流电源L1、J电平台、中线、交流电源L2和交流电源L3。
优选的,所述的公共端上设有选通开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节省了多个端口,原本直流座和交流座在一起的端口会达到16个左右,并且两个插座容易插错,造成损失;2、合理优化了布局,使得工艺得到改善,提高生产效率,不会影响到车辆的结构设计;3、节省成本,由原来的两个插座变为一个只需设置一个微动开关,根据微动开关的位置判定公共端的插座是直流电还是交流电,即可选择使用,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气连接示意图。
其中:1、公共端,2、直流座,3、交流座,4、充电通信CAN-L,5、充电连接确认CC2,6、充电通信CAN-H,7、直流电源正,8、充电连接确认CC1,9、直流电源负,10、低压辅助电源负,11、Z电平台,12、低压辅助电源正,13、充电连接确认,14、控制导引,15、交流电源L1,16、J电平台,17、中线,18、交流电源L2,19、交流电源L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一体化充电插座,包括直流座2和交流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座2和所述交流座3组成公共端1,所述的直流座2上设有9个端口组成,所述的交流座3上由7个端口组成,其中所述的交流座3上的交流电源L218与所述直流座2直流电源正7串联、所述的交流座3上的交流电源L319与所述直流座2上的直流电源负9串联、所述的交流座3上的J电平台5与所述直流座2上的Z电平台11并联、所述的交流座3上的充电连接确认CC18与所述直流座2上的控制导引14串联、所述的交流座3上的充电连接确认CC25与所述直流座2上的充电连接确认13串联,所述的直流座2上设有9个端口组成,分别为:充电通信CAN-L4、充电连接确认CC25、充电通信CAN-H6、直流电源正7、充电连接确认CC18、直流电源负9、低压辅助电源负10、Z电平台11和低压辅助电源正12,所述的交流座3上由7个端口组成,分别为:充电连接确认13、控制导引14、交流电源L115、J电平台16、中线17、交流电源L218和交流电源L319,所述的公共端1上设有选通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中航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中航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144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型电动汽车充电桩系统
- 下一篇:多功率充电器及多功率充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