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滴淋式换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11030.3 | 申请日: | 2016-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7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汪新民;陈松;杨松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F28D3/04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8 | 代理人: | 王顕 |
地址: | 31183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滴淋式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中的大型中央空调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冷水(热泵)机组中作为蒸发器使用的滴淋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滴淋式换热器一般作为冷水机组的蒸发器使用,其作用是通过其内的换热管使制冷剂与载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利用制冷剂相变吸热的原理(液相相变为气相)吸收载冷剂中的热量,降低流经蒸发器的载冷剂温度,从而将制冷量传递给用户。相比于传统的满液式蒸发器采用制冷剂将换热管淹没的方式与换热管内的载冷剂进行热交换,滴淋式换热器采用将制冷剂液体滴淋到换热管表面的方式与管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不仅使滴淋式换热器中填充的制冷剂更少,而且使滴淋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更高。滴淋式换热器作为更加具有竞争力的新型技术广受关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滴淋式换热器中的核心部件为分配器,功能是接收节流装置下游的气液混合物工质。根据调查,现有的分配器结构都比较复杂,制作时既耗时费力又具有较高的材料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分液均匀的分配器的滴淋式换热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滴淋式换热器,包括:圆筒、进液管、分配器和换热管群,所述分配器包括:盖板、端板、依次设置在所述盖板下方的第一层粗分配板和第二层细分配板,所述第一层粗分配板上设置有非均匀分布的孔,且越靠近进液口的位置,粗分配板单位面积的孔的当量流通面积越大。
所述第一层粗分配板上的圆孔孔径相等,圆孔的分布以所述进液管下方为中心呈菱形分布。
所述第二层细分配板上设置有若干平行于端部线型均匀分布的孔,且两端尾部设有扰流板。
所述分配器的下方设有第一滴淋区换热管群,所述第一滴淋区换热管群下方设有集液盒,所述集液盒下方设有第二滴淋区换热管群,所述第二滴淋区换热管群设有满液区换热管群。
所述盖板由带有连接进液管的管口平板和该平板两侧分别向下形成有内钝角的边缘组成。
所述盖板的上方两侧分别设有挡液板。
所述分配器的高度为25~35毫米。
所述集液盒为带有高度为20毫米直角边缘的上敞口长方体,且长方体底部设有均匀小孔。
来自冷凝器和经满液区流出的气液混合工质均经引射器返回所述进液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结构较简单,制造和材料成本较低,而且分配器分液均匀,使得换热器中的换热面积得到充分利用,换热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滴淋换热器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滴淋换热器的分配器主体结构-爆炸图;
图3为图2的分配器横截面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分配器中第一层粗分配板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分配器中第二层细分配板示意图;
图6为图3中集液盒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滴淋换热器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圆筒 2.进液管
3.分配器
3-1.盖板
3-2.第一层粗分配板
3-3.第二层细分配板
3-4.扰流板
3-5.端板
3-6.挡液板
4.换热管群
4-1.第一滴淋区换热管群
4-2.第二滴淋区换热管群
4-3.满液区换热管群
5.集液盒 6.引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滴淋式换热器,包括:圆筒1、进液管2、分配器3和换热管群4,所述分配器3的下方设有第一滴淋区换热管群4-1,所述第一滴淋区换热管群4-1下方设有集液盒5,集液盒5的长方体底部设有均匀小孔。在集液盒5下方设有第二滴淋区换热管群4-2,所述第二滴淋区换热管群4-2设有满液区换热管群4-3。所述第一滴淋区设有一层换热管群4-1,所述第二滴淋区设有两层换热管群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110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