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米勒副载波解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08793.2 | 申请日: | 2016-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3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江;韩东升;张真铭;张议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上大鼎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5/49 | 分类号: | H04L25/49;H04L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周春洪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米勒 载波 解码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米勒副载波解码方法,通过判断回波序列中的连续位,并通过记录连续位之间的间隔来准确判断引导码,对于之后的数据提取,忽略码元两侧无关数据,仅对中间位进行判断进而完成米勒解码。其优点表现为:本发明方法能够纠正中间位偏移,增加解码成功率,降低复杂度,提高抗干扰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米勒码解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米勒副载波解码方法。
【背景技术】
1、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无接触地自动获取目标信息,具有信号穿透强,读取距离远,存储空间大等特点,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被发现后,RFID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车辆管理,防伪验证等各个方面。目前低频的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应用已经相对比较成熟,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即UHF RFID,以其识别范围远,抗干扰能力好和多标签读写等特点逐渐成为发展和研究的重点。
2、RFID系统一般由读写器,天线,电子标签和上位机组成。电子标签即射频卡,内部集成芯片上有存储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可以存储被识别物体的信息并与读写器实现数据交互。读写器可以快速读取和写入多个电子标签,一般分为基带和射频两个部分,是RFID系统的关键设备。天线是接受和发射无线电波的装置,读写器和标签就是通过天线来相互收发射频数据。
3、读写器基带处理部分需要根据电子标签的回波信号正确识别出有用的数据,ISO标准18000-6C和我国标准对标签的编码方式作出规定,可以设置为FM0和米勒编码方式,米勒编码采用副载波形式,及米勒2,4,8,需传输的数据位较多,且标签回波频率存在不稳定性,这就要求读写器必须能够准确,有效地对回波信号进行米勒副载波解码。
4、读写器进行解码时需要准确地确定前导码,然后再按照米勒码的规则解出数据,不同协议规定的前导码有所差别。米勒由于采用副载波,其前导码和解码数据的位数会比较多,在环境复杂条件下易产生随机扰动,按照逐位判断的方法容易造成误码,损失系统性能,且实现起来需要较多的资源。
米勒码规定:在相邻的两个数据0之间发生跳变,数据1中间发生跳变,而副载波调制后的米勒码在相邻的两个0之间不跳变,相邻的两个1之间才跳变。
中国专利文献CN:103178933A,申请日期为2013年1月25日的一件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一种副载波调制米勒码解码装置及其解码方法,其解码装置包括用于记录窄脉冲个数的窄脉冲计数模块,所述窄脉冲计数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宽脉冲识别模块,所述宽脉冲识别模块用于识别输入数据中的宽脉冲;所述窄脉冲计数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解码状态机模块,所述解码状态机模块用于确定解码状态机状态信息。该解码方法为判断输入数据是宽脉冲,还是窄脉冲;如果是窄脉冲,计数器的计数值加1;如果是宽脉冲,则输出计数值,并对计数值进行判断,得到解码状态机状态信息;根据解码状态机状态信息进行判定,若起始为导引头数据,则输出解码数据。当找到第一个宽脉冲时开始计数,到下一个宽脉冲时本次计数结束,并开始重新计数。该发明技术方案解决了时钟同步的困难问题,降低了解码难度和解码装置的复杂性,但其引导码检测过程存在干扰,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
综上所述,通过判断回波序列中的连续位,并通过记录连续位之间的间隔来准确判断引导头,对于之后的数据提取,忽略码元两侧无关数据,仅对中间位进行判断的一种米勒副载波解码方法,目前还未见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米勒副载波解码方法,以增加解码成功率,降低复杂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米勒副载波解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启动米勒解码使能,开始查找前导码;
b.接受一定个数的01序列之后,查找回波序列中的连续位,记录连续位之
间的间隔,并判断该间隔是否符合引导码规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上大鼎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上大鼎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087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