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磨煤机入口一次风修正的煤质水分测量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07952.7 | 申请日: | 2016-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18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吕游;曲亚鑫;郭家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合成兴业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22 | 分类号: | G01N3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9 | 代理人: | 高丽萍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朝***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磨煤机 入口 一次 修正 煤质 水分 测量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基于磨煤机入口一次风修正的煤质水分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数据采集模块、入炉煤收到基水分含量计算模块、入炉煤收到基水分含量预测误差模块、灵敏度曲线拟合处理模块、磨煤机入口一次风修正模块和模型校正计算模块,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基于磨煤机的能量守恒原理的入炉煤水分测量模型输入数据;所述入炉煤收到基水分含量计算模块接收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后,基于磨煤机的能量守恒原理的入炉煤水分测量模型计算当前的入炉煤收到基水分含量,得到入炉煤收到基水分含量的预测值;所述入炉煤收到基水分含量预测误差模块根据入炉煤收到基水分含量的化验数据值与预测值的比对计算得到入炉煤收到基水分含量的预测误差;所述灵敏度曲线拟合处理模块计算不同给煤量输入下入炉煤收到基水分含量的预测值对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的灵敏度,并通过拟合技术得到灵敏度曲线;所述磨煤机入口一次风修正模块对新采样的输入数据,基于灵敏度曲线和预测误差对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进行修正,具体公式为:
;
所述模型校正计算模块利用修正的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作为入炉煤水分测量模型的输入重新计算以实现入炉煤收到基水分含量的测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质水分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磨煤机的能量守恒原理的入炉煤水分测量模型为:干燥剂物理热、漏入冷空气的物理热、研磨部件产生的热量及原煤的物理热的总和等于蒸发水分消耗的热量、加热燃料消耗热量、干燥剂带出的热量及单位煤量磨煤机散热损失的总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质水分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磨煤机的能量守恒原理的入炉煤水分测量模型为:干燥剂物理热、漏入冷空气的物理热、研磨部件产生的热量及原煤的物理热的总和等于蒸发水分消耗的热量、加热燃料消耗热量及干燥剂带出的热量的总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煤质水分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从SIS数据库中采集入炉煤水分测量模型的相关输入数据,包括给煤机给煤量、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煤粉水分、磨煤机入口一次风温度和磨煤机功率。
5.一种基于磨煤机入口一次风修正的煤质水分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A、采集基于磨煤机的能量守恒原理的入炉煤水分测量模型输入数据,再基于磨煤机的能量守恒原理的入炉煤水分测量模型计算当前的入炉煤收到基水分含量,得到入炉煤收到基水分含量的预测值;
B、根据入炉煤收到基水分含量的化验数据值与预测值的比对计算得到入炉煤收到基水分含量的预测误差;
C、计算不同给煤量输入下入炉煤收到基水分含量的预测值对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的灵敏度,并通过拟合技术得到灵敏度曲线;
D、对新采样的输入数据,基于灵敏度曲线和预测误差对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进行修正,具体公式为:
,
利用修正的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作为入炉煤水分测量模型的输入重新计算以实现入炉煤收到基水分含量的测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质水分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的基于磨煤机的能量守恒原理的入炉煤水分测量模型为:干燥剂物理热、漏入冷空气的物理热、研磨部件产生的热量及原煤的物理热的总和等于蒸发水分消耗的热量、加热燃料消耗热量、干燥剂带出的热量及单位煤量磨煤机散热损失的总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质水分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的基于磨煤机的能量守恒原理的入炉煤水分测量模型为:干燥剂物理热、漏入冷空气的物理热、研磨部件产生的热量及原煤的物理热的总和等于蒸发水分消耗的热量、加热燃料消耗热量及干燥剂带出的热量的总和。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煤质水分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是从SIS数据库中采集入炉煤水分测量模型的相关输入数据,包括给煤机给煤量、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煤粉水分、磨煤机入口一次风温度和磨煤机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合成兴业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长春合成兴业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0795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