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缓解氢氟酸灼伤的清洗液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07562.X | 申请日: | 2016-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38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王雷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雷雷 |
主分类号: | A61K9/08 | 分类号: | A61K9/08;A61K31/198;A61K47/02;A61P17/02;A61P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缓解 氢氟酸 灼伤 清洗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缓解氢氟酸灼伤的清洗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肌酸‑葡萄糖酸钙、氯化钠及水。上述用于缓解氢氟酸灼伤的清洗液利用肌酸‑葡萄糖酸钙等成分可有效降低氢离子、氟离子对人体的毒蚀作用;具有减缓局部疼痛和消炎的作用,能够在事故的第一现场快速处理氢氟酸的伤害事故,有利于创伤的后期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氢氟酸的灼伤事故中处理溶液,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缓解氢氟酸灼伤的清洗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氢氟酸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半导体刻蚀、玻璃刻蚀,金属除防锈、石油精炼、制革、印染以及各种含氟精细化学品的制造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然而氢氟酸又是一种具有剧毒的化学物质,可经由皮肤、呼吸道、粘膜、胃肠道等接触产生严重的灼伤、中毒乃至死亡。氢氟酸(或无水氟化氢)的中毒案例不时见诸报端,传统的氢氟酸的现场应急处理方法虽有一定效果,但效果不理想,因此有必要根据氢氟酸对人体伤害的特点,研究一种新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从而降低氢氟酸对人体的伤害程度。
氢氟酸对人体的伤害机理如下:
HF→H++F□
(1)通过氢离子产生与强酸类似的局部腐蚀以及脱水的症状。
(2)氟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之一,与氢离子结合较牢(电离常数K=3.5×10□4)。皮肤与氢氟酸接触后,非离子状态的HF不断解离而渗透到深层组织,溶解细胞膜,造成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乃至肌层液化坏死。氟离子与组织中的钙和镁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盐,如CaF2、Ca5F(PO4)3,引起体内钙镁离子的缺失,导致低血钙、低血镁、心律不齐、抽搐乃至死亡。钙离子的减少使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钾离子从细胞内到细胞外导致神经细胞的去极化而引起剧痛。
氢氟酸中毒的途径包括皮肤接触、吸入、食入以及眼睛暴露等,浓度小于20%,可能会延迟至24小时才有症状;浓度介于20%至50%,通常在数小时内显示中毒症状;浓度超过50%,立即产生疼痛及明显的组织损伤。
皮肤损害程度与氢氟酸浓度、接触时间、接触部位及处理方法有关。浓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作用就越迅速而强烈。皮下组织坏死严重,手指致密组织部位疼痛剧烈。
接触30%以上浓度的氢氟酸,疼痛和皮损常立即发生。接触低浓度时,常经数小时始出现疼痛及皮肤灼伤,局部皮损初起呈红斑,随即转为有红晕的白色水肿,继而变为淡青灰色坏死,而后成为棕褐色或黑色厚痂,脱痂后形成溃疡。手指部位的损害为皮下组织坏死,呈灰褐色或黑色,甲周肿胀,严重时甲下积液形成,甲床与甲板分离,指甲浮动。
高浓度灼伤常呈进行性坏死,溃疡愈合缓慢,严重者累及骨骼,尤以指骨为多见,表现为无菌性骨髓炎的症状。
氢氟酸酸雾可引起皮肤瘙痒及皮炎,剂量大时亦可造成皮肤、胃肠道和呼吸道粘膜的灼伤。
氢氟酸中毒的局部症状包括口咽刺痛、灼伤、恶心、呕吐、腹痛、吐血、胃、食道严重出血并穿孔等;全身性症状包括头晕、倦怠、抽搐、躁动、意识混乱、昏迷、心律不齐、甚至心脏停止。最小口服1.5mg的氢氟酸就会导致死亡。
由于氟离子对皮下组织的快速渗透能力,因此时间对于氢氟酸中毒的现场处置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皮肤暴露引起的中毒传统的处置方法通常是首先用自来水冲洗15~30分钟,然后涂抹葡萄糖酸钙乳液,再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处理,然而尽管采取了上述的措施,严重的伤害仍不可避免。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由于工业、实验室等应用氢氟酸因接触皮肤而给人体造成的上述伤害等问题,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缓解氢氟酸灼伤并清理氢氟酸的用于缓解氢氟酸灼伤的清洗液。
一种用于缓解氢氟酸灼伤的清洗液,包括以下组分:活性成分、氯化钠、及水;所述活性成分选自肌酸-葡萄糖酸钙或肌酸-柠檬酸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雷雷,未经王雷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075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