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层序列号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04961.0 | 申请日: | 2016-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99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赵亚利;谌丽;刘佳敏;鲍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L1/16 | 分类号: | H04L1/16;H04L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刘松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层 序列号 数据传输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层序列号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包括:接收高层下发的数据包;为每一个数据包分配一个唯一的序列号;按所述唯一的序列号对数据包进行传输,其中,在传输过程中根据每一个数据包的唯一的序列号对该数据包进行头压缩/解压缩,以及重传处理。采用本发明,可以克服了基于双层序列号设计的LTE系统的数据传输中存在问题,例如标准复杂度高、PDCP/RLC操作具有一定重复性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层SN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LTE系统的用户面协议栈示意图,如图所示,LTE(Long 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的用户平面协议栈中,各个协议层的主要功能如下:
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聚合协议):
PDCP层主要功能是进行安全相关操作(加/解密、完整性保护/验证)和头压缩/解压缩处理。图2为PDCP层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PDCP层具体数据处理流程为:
发送PDCP实体对接收到的IP数据包处理之后会生成PDCP PDU(Protocol DataUnit,协议数据单元),图3为PDCP PDU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PCPC层SN(Sequence Number,序列号)包含在PDCP header(头部)中。
一般情况下RLC层向PDCP层递交的数据是按序递交的,但是对于切换的情况,允许RLC向PDCP进行非按需递交。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PDCP SN进行重排序和重复检测。
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层处理:
RLC层主要功能是完成数据的分段、级联和按序递交及ARQ(Automatic RepeatRequest,自动重复请求)。RLC层支持三种模式:TM(Transparent Mode,透明模式)、UM(Unacknowledged Mode,非确认模式)和AM(Acknowledged Mode,确认模式)模式。图4为RLCTM模式数据处理示意图,图5为RLC UM模式数据处理示意图,图6为RLC AM模式数据处理示意图,RLC对各种RLC模式数据的处理示意图如如图所示。
RLC层在负责对RLC data PDU进行重排序(Reordering,只适用于UM和AM模式)时,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层的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操作可能导致到达RLC层的数据是乱序的,所以需要RLC层对数据进行重排序。重排序是根据SN(Sequence Number,序列号)的先后顺序对RLC data PDU进行排序的。
对于RLC TM模式,在RLC层是透传的,不需要增加RLC header(不需要增加RLCSN)。但是对于RLC UM和AM模式,RLC层的处理方式是基于MAC层指示的调度信息,对RLC SDU(Service Data Unit,业务数据单元)(即PDCP PDU)进行分段、级联,生成RLC PDU。图7为RLC PDU生成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对RLC SDU通过分段/级联方式生成RLC PDU的过程中,每个RLC PDU需要分配要给SN,并将该SN携带在RLC PDU header中。
MAC层处理:
MAC主要功能是基于PHY(Physical layer,物理层)的资源进行上/下行调度。对于下行调度,基站的MAC确定调度信息后需要通知RLC组织RLCPDU,然后MAC层将来自一个终端不同逻辑信道的RLC PDU进行复用成一个下行MAC PDU。对于上行调度,基站的MAC确定调度信息后会通过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给终端,终端通过上行逻辑信道优先级过程,组织上行MAC PD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049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