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土壤养分原位培养及取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92386.7 | 申请日: | 2016-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44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华;傅松玲;张前进;冯春;余若云;李倩;刘义波;汪慧芳;郭惠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G01N1/28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36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筒状薄膜 导筒 土壤 伸出段 倒刺 取样装置 原位培养 下端 研究技术领域 内层筒壁 双层结构 土壤隔离 土壤取样 土壤样本 土壤营养 外层筒壁 周边土壤 两层筒 拔出 筒壁 自然环境 伸出 遗留 研究 | ||
1.一种土壤养分原位培养及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筒(10)和筒状薄膜(11),所述导筒(10)的筒壁为双层结构,所述筒状薄膜(11)夹在导筒(10)的两层筒壁之间,且筒状薄膜(11)的下端从导筒(10)下端伸出,该伸出段筒状薄膜(11)的内侧和/或外侧膜面上设有倒刺(111);当导筒(10)插入土壤时,所述伸出段筒状薄膜(11)翻向导筒(10)的内层筒壁(10a)或外层筒壁(10b);当导筒(10)从土壤中拔出时,伸出段筒状薄膜(11)上的倒刺(111)能够勾住土壤,使筒状薄膜(11)遗留在土壤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养分原位培养及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筒(10)的底部端面设置成斜面,使导筒(10)下端形成针管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养分原位培养及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筒(10)的内、外层筒壁(10a、10b)下端均设有便于插入土壤的刀刃(1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养分原位培养及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薄膜(11)的表面设有多条凸棱(112),所述凸棱(112)沿筒状薄膜(11)的母线方向布置,且各凸棱(112)沿筒状薄膜(11)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养分原位培养及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筒(10)的内层筒壁(10a)上端向外翻卷,形成一环形插槽,所述外层筒壁(10b)上端插在该环形插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土壤养分原位培养及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筒(10)上端设有踏板(12),所述踏板(12)与导筒固定连接,所述踏板(12)的板面水平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土壤养分原位培养及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12)为至少两个,且各踏板(12)沿导筒(10)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土壤养分原位培养及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12)的上表面安装有防滑胶垫。
9.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土壤养分原位培养及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筒(10)上段还设有便于向上提拉导筒(10)的手柄(1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土壤养分原位培养及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3)设有两个,两个手柄(13)分别连接在导筒(10)的内层筒壁(10a)和外层筒壁(10b)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9238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封闭型环保取样装置
- 下一篇:一种模切压痕机的气动取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