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水氧化除臭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90413.7 | 申请日: | 2016-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1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宋云华;刘欣;李正林;魏玉胜;陈建铭;李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阳光欣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C02F1/76;C02F1/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水 氧化 除臭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水氧化除臭工艺方法,具体是涉及一种采用复合氧化工艺为中水除臭的工艺方法,属于化工及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水的分级利用至关重要。中水在城市用水中,常被用于道路清扫、消防、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等多种用途,使用量巨大。但中水的回用处理中,由于其常含有不易处理的异味,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并且不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降低了水的实用价值。
依据国家标准GB/T18920-2002中关于中水嗅觉上不应有不快感的要求,本发明提供一种中水氧化除臭的工艺方法,目的是为了解决大量有异味的中水的再利用问题,使其可以满足工业及城市用水需求,并且在处理过程中保持低成本,无二次污染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水氧化除臭的工艺方法,具体是涉及一种采用复合氧化工艺为中水除臭的工艺方法,其特征主要包含工艺设备组合及工艺实施方法两方面:
工艺设备组合
本发明所采用的工艺流程示意图见说明书附图1。
本发明所采用的主要工艺设备:
卸车泵、次氯酸钠罐、次氯酸钠泵、中水进料泵、氧化除臭塔、臭氧发生器、风机及中水外排泵。
上述工艺设备采用以下连接方式:
卸车泵通过管路与次氯酸钠罐相连,次氯酸钠罐的罐顶有气相平衡管与氧化除臭塔相连,相连部位在氧化除臭塔的填料段及塔底集液区之间;次氯酸钠罐的罐底有管道与次氯酸钠泵入口相连;次氯酸钠出口泵通过三通与待处理中水管路汇合后通入中水进料泵内;
中水进料泵通过管道通往氧化除臭塔内填料段上方的液体分布器内,氧化除臭塔顶设有氧化后的废气排出口,塔底有管道经中水外排泵外送;在氧化除臭塔中部与塔底集液区之间有混合了臭氧的风机管道接入。
工艺实施方法
本发明采用上述工艺设备对有异味的中水进行处理,实施的工艺步骤包括:
次氯酸钠经过计量加入待处理的中水中,经中水进料泵送至氧化除臭塔内液体分布器中;
经过液体分布器分布后的中水均匀的通过氧化臭氧塔填料段,在其中与塔下部输送上来的含臭氧空气进行含臭氧空气进行逆流接触气提氧化,在此过程中,臭氧溶于中水进行除味,同时进入气相的异味成分也被气相中的臭氧分解除去,塔顶排出的无污染气体无异味,塔底得到的中水异味已经消除。
本发明的效果:
1.达到国家标准GB/T18920-2002中关于中水嗅觉不应有不快感的要求;
2.由于采用复合氧化除臭工艺,次氯酸钠及臭氧的消耗量较低,提高了氧化剂的利用率的同时,处理过程不产生二次废气污染。
3.节省的成本随着处理量的增加而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中水氧化除臭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案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
采用本发明处理城市用中水,处理量为100m3/h,处理至达到国家标准GB/T18920-2002,工业次氯酸钠单耗2kg/吨中水,电费0.75kWh,总运营成本约为1.8元/吨废水。
实施例2
采用本发明处理工业用中水,处理量为300m3/h,处理至达到国家标准GB/T18920-2002,工业次氯酸钠单耗1.2kg/吨中水,电费0.4kWh,总运营成本约为0.92元/吨废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阳光欣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阳光欣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904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